​2024年做农资搞低价竞争只能死路一条?

进入2024年以来,原药行情跌势未减,渠道竞争喧嚣尘上,农药企业纷纷紧衣缩食,准备迎接这波农药行业最寒冷的周期,预计会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拉锯战。笔者预判,在行业新一轮洗牌中,农药企业正式进入生死攸关的抉择阶段。在当下,只有拒绝内卷、坚持品牌的农药企业才有机会活下来,那些随波逐流、搞低价竞争的企业只有死路一条。

近日,一则短视频非常形象地讽刺了当下农资行业的怪象:两家农资店铺不断搞低价竞争,最终沦落到赔钱关店、街头捡拾垃圾为生的地步,这也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低价竞争的最终结局。

为什么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因为过去几年原药价格一路高歌,农药企业尤其是原药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导致对市场需求发生误判,加之国外市场库存高企,随着新增产能陆续释放,最终造成了今天的局面。笔者认为,未来制剂企业想要打破内卷,有四条路可走。

第一条路,对于大企业来说,必须坚守品质,专注品牌。对于渠道来说,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在品质上做减法,从而失去用户信任。唯有坚守品质,专注品牌,在产品力和服务上不断做文章,才能打破内卷,基业长青。而相应的,对于追求低价的经销商来说,最终失去的是优质的产品资源和用户的信任。

第二条路,对于中型企业来说,要在产品上做减法,聚焦能够盈利、有差异化的大单品,优化渠道,找到最适合企业发展的道路。好产品拼的一定不是价格,而是价值背后的性价比。这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经销商愿意卖,一个是用户愿意买。价格只是表象,用户其实最在意的往往是产品带来的价值,所以在大单品的推广上,必须围绕终端的价值体现上多下功夫。

第三条路,对于小型企业来说,断臂求生,更换赛道。资源实力弱,产品资源少,品牌影响力不够,在面对市场低价竞争时,小企业往往会比较被动。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苦苦坚持,不妨更换赛道,比如特种药肥、植调剂、生物农药、特肥等领域,竞争压力小,市场关注度高,更容易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条路,也是最难的一条路,投身大创新,做新化合物创制。随着病虫草害抗性的增加以及农药登记要求的不断提高,新化合物的创制成本已经由2亿美元提高至3亿美元,而且成功率也越来越低。但是国内很多企业,比如杭州宇龙、海利尔、清原农冠、中农联合等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证实了这条路的可行性,但企业及企业家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定力去坚持。

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坚定目标,坚守品质,选准赛道,聚焦价值,才能够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农资导报

作者:王献伟

编辑:姜颖越

审核:翟怡婷

监制:蒋善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