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动物育种行业研究报告(上篇)

导语

近日,生命资本“动物育种技术革新与产业新机遇”闭门研讨会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上我们分享了「动物育种行业研究报告」。生命资本将持续关注并深入农业健康多个细分领域,陆续推出系列行研报告分享,希望能对行业从业者、观察者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启发。

本篇报告,我们将从动物育种行业概况、行业技术发展历程、产业链展开介绍。

核心概要

  • 中国动物育种行业市场空间广阔,2020年规模约为1648亿元。2016-2020年,中国主要经济动物存栏量波动剧烈、上游种源需求波动较大。
  • 动物育种行业的专业化发展难以脱离下游养殖而进行独立研发,养殖规模化是动物育种专业化发展的基础。预计在未来,头部育殖销一体化企业产业聚合能力增强,而尾部公司逐渐出清,具有技术壁垒的育种企业或将突围跑赢行业低谷期。
  • 从主要经济动物的商业模式来看,自繁自养模式及育种技术研发在猪、鸡等商业化成熟的经济动物领域布局较多,而在牛、羊、水产类经济动物领域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01、行业概况

1.1 行业定义  

动物育种是指通过人工控制动物个体的繁殖可能,尝试多种育种策略进而获得优异后代的实验方法。

在中国,动物育种业的进步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和产业化前景。由于我国动物育种业对国际先进育种技术及种源依赖程度高,而国外种业公司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不会出口最优秀最完整的种源品系,对技术也有所保留,导致国内育种企业长期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中,育种成本高居不下,核心种源“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动物育种产业发展以经济动物遗传改良为总体目标,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延伸。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商业化通道打开、成本逐步下降,加持国内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了适应基因技术进步的动物育种产业布局。

本文旨在就动物育种产业在生物科技变革下的应用场景展开研究,并探寻市场新拐点

1.2 行业历史  

中国动物育种行业特征主要包括:

缺乏头部育种企业。中国动物育种行业起步较晚,缺乏成熟育种技术。为降低养殖成本并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行业玩家通常采用引种国外先进的纯系种源动物,并自主培育的方法。

育种品种布局单一。中国育种企业大多仅布局一种经济动物,进行多物种动物育种的龙头企业尚未出现。

企业规模化程度低。近年来,育种规模化程度正在提升,但较发达国家仍有明显差距。

1.3 育种分类  

中国动物育种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猪、牛、羊、家禽和淡水鱼等主要经济动物。因此,本文按照动物育种的主要细分动物品类进行了如下分类:

动物育种主要分类

图片

我国主要经济动物,包括生猪、肉牛、肉羊的商品代动物成本均超过35%,对比四种主要经济动物指标,种源自给率的提升可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包括商品代动物成本、动保成本、饲料成本等。

中国肉鸡具有最高种源自给率,因此肉鸡的商品代动物成本占比较其他主要经济动物更低。中国肉鸡主要包括白羽肉鸡黄羽肉鸡两大类。其中,黄羽肉鸡种源仅有中国存在,已经实现全部种源自给;白羽肉鸡已有头部企业如圣农发展大力研发外来种源的育种技术布局。我国白羽鸡年产量较多于黄羽鸡,2022 年白羽鸡出栏量/黄羽鸡出栏量为 1.63。

各大类动物育种自给率及养殖成本概况

图片
图片

1.4 育种的重大意义  

由于进口种源非最佳纯系繁育基因,且进口纯系种源具备的基因型仅占基因库的极小部分, 现有动物育种技术难以支持中国育种企业通过进口纯系曾祖代动物,繁育优质自有种源。

图片

1.5 行业政策导向  

基于上述行业痛点,近年来,以国务院、农业农村部为主的政府机构通过下游市场需求等维度制定动物育种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行业良好发展。

行业政策重点导向为,加强对于整体育种市场的监管、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育种体系、建立育种的产学研体系等。

图片

02、行业技术发展历程

动物育种的技术发展至今经历了表型选择、育种值估计法、基因分型技术三个阶段。

图片
图片

03、产业链

3.1 产业链概况  

动物育种行业专业化发展难以脱离下游养殖而进行独立研发,养殖规模化是动物育种专业化发展的基础。虽然动物育种是畜牧业与渔业养殖的上游,但却不是畜牧业与渔业提高效率需要布局的第一步。动物育种行业专业化发展难以脱离下游养殖而进行独立研发,这样会产生大量的成本及资源浪费,且对于研发结果的观察也难以达到最优化。经济动物养殖规模化是动物育种行业发展的基础,优质经济动物种源渗透率的提升取决于中国畜牧业与渔业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升。

图片

3.2.1 生猪养殖企业的商业模式  

生猪养殖行业的企业商业模式可以主要分为两类,“公司+农户”的商业模式,及自繁自养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前者为主要模式。以主要上市公司的养殖模式为例,企业各具特点:

自繁自养模式:牧原股份作为我国生猪养殖龙头,采取该模式生产经营,对生猪养殖厂具有绝对的控制能力,从而保证了养殖环境与经营质量,抗风险能力强且成本低。

“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模式:温氏股份通过多年的发展,形成该养殖模式。公司负责整个养殖小区的租地,并统一做好“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和平整土地)、建设规划和经营证照的办理等工作,通过以下三种形式与农户开展合作。

  • 公司投资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吸引农户到养殖小区内与公司合作养殖,这是当前养殖小区的主要形式。
  • 合作农户根据公司标准,在养殖小区内投资建设标准化养殖场,而后与公司合作养殖。这类农户通常与公司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
  • 地方政府专项产业基金投资,由公司建设标准化养殖场, 然后吸引合作农户到养殖小区内与公司合作养殖。公司未来将进一步向“公司+现代产业园区+职业农民”模式迭代。

“公司+农户”模式:正邦科技与新希望目前均采用自繁自养与“公司+农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养殖。其中,正邦科技自繁自养的比例较高,2021H1 公司自繁自养与“公司+农户”的比例为 6:4;而新希望则以“公司+农户”为主, 自繁自养与“公司+农户”的比例为 1:9。

图片

两类主要模式的对比

图片

3.2.2 肉鸡蛋鸡养殖企业的商业模式 

肉鸡蛋鸡养殖企业的商业模式与生猪类似,目前大致可分为“公司+农户”的商业模式,及自繁自养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前者是主要模式。两种模式的核心区别在于是否将商品代鸡的养殖环节外包给农户。

自繁自养模式:公司能掌握从种鸡繁育到商品鸡养殖再到产品加工的全部环节,有利于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 劣势在于资金门槛高、管理要求高。如,圣农发展、青岛九联、凤祥股份等公司是自繁自养模式代表,三家公司 2022 年的出栏量占全国出栏量比重约 14%。

“公司+农户”模式:该模式较为普遍,如禾丰牧业、新希望、仙坛股份等均采用该模式。

3.2.3 牛羊养殖企业的商业模式 

牛羊养殖企业的商业模式与生猪、肉鸡有较大不同。目前,我国主要呈现两种模式:

传统散养模式:该模式适用于一定体量的饲养规模,为分散在千家万户农牧民家中的进行传统养殖的模式,整体市场占比较高。

圈舍养殖的舍饲模式:该起步时间不长,单体饲养规模较大,由养殖大户、地方政府或市场主体主导,整体市场占比低,发展潜力大。

其中,连接两种模式的中介是大量的牛经纪人,其对牛只的性能特征判断经验丰富,掌握各类牛只信息。

天山生物的商业模式

图片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