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智慧园林产业现状分析:政策鼓励行业应用场景持续扩张

智慧园林产业概述

智慧园林”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园林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智慧”,这种智慧体现在园林规划与管理中的智能化与科学化。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继提出了“智能家居”“智慧生活”“智能建筑”等一系列创新发展理念,“智慧园林”是诸多创新理念中的一种。该理念主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数据处理技术,对当前园林规划进行管控,以进一步提高园林规划管控质量,助力园林的科学发展。智慧园林以“互联网+”为基础,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先进的技术,通过建立智慧园林数据库助力园林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图片

智慧园林政策背景

目前国内智慧园林存在长期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相关标准较少和配套措施尚未完善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国家持续出台相关政策保证我国智慧园林的健康和标准化发展。2023年1月中共北京市委发布《关于新时代高质量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指出要落地一批智慧生态环保、智慧园林、智慧水务、智慧文旅、智慧社区等应用场景,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现城市运行管理“横到边、纵到底”,进一步提高精治水平。

图片

智慧园林产业链

智慧园林的上游行业主要是电子信息工业,包括计算机、传感器、软件等,下游行业园林绿化、园林旅游等,智慧园林行业位居产业链中游。慧园林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是基础原材料行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传感器、软件等。上游行业技术比较成熟,市场呈完全竞争状态,供应充足,产品价格虽然会随市场变化产生一定的波动,但整体较为平稳。智慧园林行业的下游行业为园林绿化等行业。下游行业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潜在需求较大。在国内经济持续发展和政策驱动下,中国的智慧园林行业存在较大发展机遇。

图片

智慧园林产业现状

智慧园林就是运用智能载体,高效、准确地对景观信息进行采集、储存与分析,将人类的理性判断与智能载体相结合,形成一个满足自然环境、人类和现代科技间相互连通的“智能网”,并运用智慧的方式去再现、感知和体验景观,创造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具有感知体验的现实景观。就我国智慧园林产业规模而言,政策推动园林行业数字化趋势加速,叠加智慧园林具备管理效率高、针对性强等特点,带动我国智慧园林管理系统规模持续向好,数据显示,我国智慧园林管理系统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8.7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9.3亿元,细分市场规模而言,目前行业仍处于发展早期,硬件端占比较高,2022年市场规模11.78亿元,占比月61.1%。

图片

园林信息共享。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园林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将园林实际情况实时通过构建好的园林信息共享系统进行共享,实现线上园林保护举报等,加强园林管控质量,助力园林科学发展。2016年我国智慧园林管理系统需求量约529套,2022年智慧园林管理系统需求量增长至1164万套,预计随着政策推动园林数字化趋势加速,智慧城市持续发展,智慧园林管理系统需求量将迎来发展机遇。

图片

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智慧园林管理系统投资以硬件产品为主,但近年来主要项目中,软件及服务投资规模呈增长趋势。从下游需求客户来看,市政领域是我国智慧园林管理系统最大的采购终端,需求占比维持在90%左右。我国智慧园林管理系统均价变动而言,受项目大小、采购方参数要求、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智慧园林管理系统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2019年我国智慧园林管理系统均价为152.6万元/套,2022年我国智慧园林管理系统均价小幅度上涨至165.8元/套。

图片

中国智慧园林竞争格局

园林绿化行业中存在大量深耕垂直领域的中小型企业。由于园林绿化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资金壁垒、地域壁垒较为明显,且园林绿化各产业链环节之间的关联性较强,拥有产业链上下游业务的大型企业可形成机械化、规模化运营,提高自身议价能力。在我国智慧园林施工领域,绝大多数企业仅限于在本省经营,跨省或区域性经营难度较大,因此造成地区内众多的同行业企业竞争激烈。加之园林行业技能、技术与管理人才的缺乏、企业融资能力的限制等,园林企业普遍经营规模不大。

图片

智慧园林发展趋势

未来智慧园林的发展将从智能化向数字化转变,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领域,推进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逐步进入智能系统4.0时代-数字化园林。在此阶段,整合各平台功能,在保证游客体验和园区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数据共享和数据平台的互通,提高园林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协调发展,在实现智能园林的基础上,向数字园林转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