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价格处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年前走势如何?

自新季玉米上市以来,受生产成本增加影响,基层农户惜售情绪较重,玉米上市进度缓慢,叠加部分地区因疫情导致运输受阻,对玉米供应形成强力支撑。近期,国内玉米价格重心不断上移,已处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当然,看着不断上涨的玉米价格,很多种植者反而犯了难,究竟该不该出手?年前玉米价格走势如何?本文将结合玉米市场上下游的基本面,帮大家分析一下。

图片

玉米价格处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自打新玉米上市以来,玉米价格却一反供应增加价格下跌的常态,出现了反季节性上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基层农户售粮意愿不强,导致贸易主体的收购量相对有限,叠加下游企业为保证粮源供应而陆续提价促收。另外,国际市场利好消息以及国际玉米价格到港完税价高于国内价格,也对国内玉米价格形成支撑。

截止11月16日,国内玉米均价为2808.52元/吨,和往年相比,目前玉米价格已经处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图片

售粮进度偏慢,市场有效供应不足

从售粮进度来看,截止11月上旬,全国玉米主产区平均售粮进度为18%,较去年同期增加六个百分点。虽然全国售粮进度快于去年同期,但玉米主产区黑龙江、辽宁、华北地区分别较去年同期偏慢6%、2%、2%。

主产区玉米在收获完成后,一方面看涨心态强烈,一方面也受疫情影响出货,拖累售粮进度,导致市场整体有效供应不足,供需关系始终处于紧张之中。

图片

港口价格高位运行,提升产区市场信心

从10月下旬起,受疫情影响物流,作为北粮南运重要枢纽的锦州港到货数量明显减少,港内贸易商积极提价促收,仅11月8日-14日,港内玉米收购价格就累计上涨40~50元/吨。不过,近几日随着物流运输好转,晨间集港量逐渐提升,8月15日晨间集港量达到了4.38万吨,是今年的最高点,随着集港量增加,15日起部分贸易商下调收购价格,短期内仍有小幅下调并带动周边地区价格小幅下降的可能。

不过整体上来看,仍将处于高位运行。由于锦州港的粮源主要来自于产区东北,港口玉米价格高位运行对东北贸易主体的收购信心起到了极大提升。

图片

华北、东北价格倒挂,东北粮供应有限

我们都知道,华北即是国内玉米主产区,同时也是玉米的主销区,而且部分粮源要靠东北补充。但由于今年东北地区开称价格较高,而华北地区在上市初期就处于全国价格洼地,因此,华北和东北粮源一直处于倒挂状态。同时,今年华北地区玉米粮源质量较好,饲料企业采购积极性较往年增加。在这两点因素的影响之下,东北粮源很难进入华北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华北地区玉米供应紧张的局势。

进入11月份以后,随着华北地区玉米价格上涨,两大产区价差缩小至100元/吨左右,东北粮源开始进入华北市场,但考虑当前运费水平,很难实现大量粮源的流入,对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形成支撑。

图片

下游需求旺盛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

下游需求端无论是养殖端还是深加工企业,目前的盈利能力都对玉米价格形成利好。

从养殖端来看,尽管从10月下旬开始,生猪价格持续阴跌,但整个三季度的养殖盈利水平都处于较高水平。而四季度又是猪肉消费旺季,在养殖盈利的带动下,饲料需求旺盛,而养殖行业是玉米的最大下游消费端,占到了玉米总需求量的65%左右,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

从深加工企业来看,截止上周末(11月11日),玉米淀粉企业的加工利润理论值为125.36元/吨左右,环比增幅达到了162.26%,带动行业开工率大幅提升至58.47%。行业利润和开工率提升,自然有利于玉米消费增加。

图片

综合以上因素,受供应偏紧影响,预计年前玉米价格仍然维持偏强运行态势。同时,1月份将迎来春节假期,下游企业存在备货刚需,但节前同样是农户售粮高峰期,或将制约玉米价格涨幅。当前玉米价格上涨至相对高位,短期或有小幅调整可能,但调整空间有限,市场主旋律依然是卖方市场,重点关注近期售粮节奏变化情况。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