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粮转基因商业化种植提速,有关转基因的争论,你应该了解这些!

根据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的消息,今年我国转基因玉米、大豆试种范围将扩大至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和云南等五个省区,并在甘肃进行制种,这意味着我国主粮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步伐正在提速。

我们都知道,自从转基因作物问世以来,关于转基因作物是否是安全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那么,什么是有关转基因的争论?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转基因食品是否应该强制贴上标签?转基因作物可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吗?转基因技术能给人类提供足够的粮食吗?…

图片

什么是有关转基因食品的争论?

在讨论转基因食品争论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转基因作物?毕竟,我们的转基因食品来源于它。

转基因作物通常是指将非植物自身有机体的外源基因(通常是细菌)通过基因重组或基因编辑技术植入植物中,以期望新的植物能够显示某些理想的特性,例如抗虫、抗病、抗干旱甚至是抗水涝等等。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转基因作物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比如“同源转基因作物”,就是将同一物种或者相同物种的有利基因进行重组或者禁止某些不利基因的表达。

其实,在大自然中,转基因生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例如,我们人类基因中至少有8%左右的基因是从病毒里面移植来的,但从来没有人认为人就是转基因生物,因为人类基因的变化是长期自然进化的结果,而不是实验室里的科学家干预产生的。

图片

当然,通过人工干预改变物种基因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伴随着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例如,我们通过选择性育种就是在不断改变生物的基因,这一进程实质上就是挑选那些有利的基因突变,只不过这种进程相当缓慢。因此,有时候我们会将植物置于辐射环境,以提高基因突变的概率。太空种子就是一个明显的事例。

令人惊讶的是,以上这些形式的基因编变异极少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争论,而转基因作物却不同,饱受人们的关注和诟病。本质上说,不管是选择性育种还是转基因技术,都是选择和保留想要的基因,只不过转基因技术的速度和准确率更高。

有人认为转基因技术是解决粮食危机的最大希望;相反,反转人士认为,转基因食物是导致各种过敏、癌症、不孕不育…的罪魁祸首,是“科学怪食”,而且这项技术如果监管不力的话极有可能被滥用。这就是转基因作物的争论所在。

撇开个人感情色彩,在当下展开一场辩论的确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当下,全球转基因技术竞赛如火如荼展开的同时,我国主粮的转基因化种植也开始提速。而且,对于大多数吃肉但是害怕转基因食品的人来说,这也是令人担忧的,因为在我国,85%的大豆和10%左右的玉米依赖进口,而这些进口大豆和玉米全部都是转基因作物。

图片

食用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至少在写这篇文章时,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争论已经变得十分尖锐且很难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如果一个人对转基因技术持积极态度,他很可能就会被指责是受到了相关企业或利益集团的贿赂;当然,如果你质疑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可能同样受到其它科学家的嘲笑。但不管怎样,我们必须要认真考虑双方的观点,才可能真正理解这场争论。以下是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几个争论焦点。

1.转基因食品会致癌吗?

目前还没有明确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会导致癌症,而转基因食品可能致癌的争论,其实主要来自于农药的使用。

我们都知道,草甘膦是大多数转基因作物除草剂中使用的活性成分。2015年3月份,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发布报告,将草甘膦归类为2A类致癌物。但根据调查,该报告被指出人为修改了初版和结论版,存在有意放大草甘膦危害的嫌疑。经过重新评估后,2016年5月,WHO和FAO重新宣布草甘膦不大可能致癌。

草甘膦不致癌也得到了欧洲化学品管理局、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众多国家中科院的支持。在全球超过800项的独立毒理学研究中,均表明草甘膦不致癌。另外,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和其它除草剂相比,草甘膦相对是低毒、低残留农药,是目前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的除草剂之一。

图片

2.食用转基因食品会损伤人体器官?

2011年,《欧洲环境科学》杂志回顾了19项涉及喂食转基因玉米和大豆饲料的动物的研究。得出结论,转基因食品与第二代女性的肾脏和肝脏疾病、体重变化和生殖器癌症之间可能存在联系,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019年发表在《转基因科学》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也表明,给大鼠喂食转基因玉米时,其与大鼠肝脏和肾脏损伤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随后的研究表明,这种特殊的玉米是孟山都为埃及市场开发的玉米品种及杀虫剂,真正引起不良后果的依然是杀虫剂而非转基因玉米,在这项研究早期,研究人员本身也为大鼠喂食了一种杀虫剂的变体。

3.食用转基因食品与生育问题

2014年的一项研究将生育问题与转基因食品联系起来;而《美国医学会杂志》2018年的一份研究表明,受农药污染的食品,可能是怀孕失败的原因,而转基因作物通常与耐除草剂有关。虽然这项研究建议孕妇和备孕人群尽可能避免接触杀虫剂和转基因生物,但它没有衡量引起不孕不育农药的量以及有多少是来自抗农药的转基因食品。

图片

4.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影响后代?

根据哈佛大学2015年的一篇文章,各种研究都没有证明转基因消费与对后代的负面影响之间有任何因果关系。这篇文章引用了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追踪了四代食用转基因玉米的大鼠,包括怀孕的大鼠在内,没有发现后代大小或器官损伤有任何变化。需要注意的是,转基因生物可以在非有机婴儿食品中发现,就像其他食品研究一样,目前其长期影响尚不清楚。

5.食用转基因食品与过敏

上世纪90年代的一项早期研究发现,转基因大豆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但这只是在添加坚果蛋白基因后发生的,而且只影响对特定坚果过敏的人。研究表明,只有当人们已经对非转基因食品(如大豆)过敏时,他们才容易对转基因食品过敏。

相反,如果食物过敏真的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那么生物技术倒是可以创造新的植物品种,从而减少食物过敏的现象。

6.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引起基因突变?

有人担心食用转基因食品会改变人类的DNA。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名誉教授Bruce Ames开发了一种追踪食物突变的测试,该测试已用于转基因玉米和番茄,但没有任何发现表明两者之间存在联系。英国皇家学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学组织之一,它也声称,转基因食品中的DNA与非转基因食品的DNA没有什么不同。

大多数消费者将转基因食品认为是致癌的“科学怪食”,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对当下食品生产过程中,滥用农药、化肥进而引发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许多消费者之所以对转基因食品持反对态度,更多的是对当下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满,而转基因食品的出现,恰好成为人们对这种不满态度发泄的对象。

图片

应该强制给转基因食品贴上标签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争论。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消费者之间,均有不同的态度。

例如,美国允许转基因食品不贴标签出售,但如果消费者非常在意,许多公司还是会自愿贴上标签。在欧洲,自1997年欧盟就作出决定,在其境内出售的转基因食品都必须标注,除了用转基因饲料喂养的家禽、家畜的肉、蛋、奶等产品。

欧盟对转基因的态度远不止这些,对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也做了严格限制,同时建议其成员国,如果愿意,可以在国内禁止种植转基因食品。譬如,法国和罗马尼亚就严禁种植转基因玉米。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对待转基因食品是否贴标签和欧盟有着类似的态度。

欧盟和美国对待转基因食品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其根本原因是欧洲消费者对待转基因作物的态度与美国消费者不同。在美国,有⅔的消费者支持转基因技术,但在欧盟则恰恰相反,有同样比例的消费者反对转基因技术。

图片

不同消费者之间,对于转基因食品是否贴标签也是争论不休。支持强制贴标签者认为,消费者有知情权。毕竟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他们了解食品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唯一渠道,部分转基因技术的支持者也持有同样的态度,他们认为反对贴标签就好像要隐瞒什么一样。

反对强制给转基因食品贴标签者则认为,给转基因食品强制贴标签,本来就会给人造成一种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假象:如果转基因食品安全,干嘛非要贴标签来明示呢?

总之,是否强制给转基因食品贴标签争论的双方,都宣称是为了使消费者利益最大化,但在不同的环境中消费者的观点完全不同。对此,你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图片

转基因作物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吗?

如果转基因作物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那么这项技术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所帮助,如果转基因作物最终没能降低农药的使用量,那就说明,无论农药是农民喷洒的还是农作物自己产生的,都会导致病虫害对其产生抗药性,从而降低农药的效力。

实际上,杀虫剂方面,目前使用最普遍的Bt玉米,食根虫害已经产生了抗药性,这导致农民不得不喷洒更多的杀虫剂。如果这样的情形持续,通过转基因作物减少杀虫剂使用量这一方法可能会面临失败的结局。

除草剂方面,目前转基因作物究竟能否减少除草剂的使用,依然存在分歧:有的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使用除草剂的总用量降低了,但有的研究则表明除草剂的使用量增加了。目前唯一确定的是,抗除草剂的玉米产生的除草剂毒性比认为喷洒除草剂的毒性要小很多,这可能会给消费者和环境带来好处。

图片

转基因技术能给人类提供足够的粮食吗?

支持转基因作物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100亿,而要养活这么多的人口,粮食产量必须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提高50%以上。于是,持这个观点的人认为,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是未来实现粮食产量增长目标的重要手段。

这个论点的逻辑在于,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粮食基本是够吃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绿色革命。杂交育种、化肥等农业科学技术使粮食产量增速保持在人口增速之上。

到了今天,以上这些技术已经遭遇瓶颈,亟需新的技术来满足人类的粮食需求。但目前确实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所有转基因作物就一定能够得到更高的产量。

采用转基因技术种植和传统种植的农民,他们的粮食产量不仅受到转基因技术的影响,还受到栽培土壤、气候以及种植技术的影响。从转基因技术使用最普遍的美国来看,抗病虫害的转基因玉米产量却是提高了,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产量则出现了小幅下降。

图片

转基因技术究竟能否提高产量,目前公认的对比实验是控制变量法。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有的转基因技术提高了产量,有的则发现会降低产量。当然,产量固然重要,但并非一切。如果低产量的转基因品种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和残留、或者抗旱性更好等等,在一些作物中它仍然可能是首选。

转基因技术只是生产优良品种的工具之一。如果某种转基因作物不成功,并不能说明其它的也不成功,例如番茄是第一种尝试转基因的作物,但失败了,而随后同类型的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则大获成功并迅速占领了市场。

总之,只要技术提供商和农民有了更多的生产粮食的方法可以选择,他们就会提高效率,否则,他们将会被那些效率更高的企业和农民赶出市场。如果监管体系得当,只有那些安全和环保的转基因作物才能获得批准。那么,我们相信转基因作物可以给人类提供足够的食物。

图片

总之,转基因技术的争论目前仍在持续,但经过一定的时间,如果仍然没有发现转基因技术对人类有威胁的有力证据,那么反转人士的反对意见就会逐渐减少,到那时候,或许生物技术就可以被用来完成一系列的社会使命。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