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蓝美股份:年营收2亿元,专注蓝莓育种和花色苷品类创新,打造大健康蓝莓全产业链

蓝莓,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新兴世界性小浆果树种,因果实具有增强视力、抗炎症、提高免疫力等功能,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水果皇后”。

 

蓝莓原产自北美,在我国的产业化种植始于1999年,当前规模化种植的省市已有27个。2021年我国蓝莓进口量高达2.96万吨,而出口量仅为123.46吨。极具反差的数字背后,反映出国内消费市场的巨大缺口,和产能提升的潜在空间。

 

规模化种植离不开优质品种的选择和培育,不断萌发的新消费需求则给产品精深加工带来了全新的标准。近期,深耕蓝莓种苗研发和蓝莓花色苷创新研究的浙江蓝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美股份)董事长杨曙方接受了35斗的采访,他就产业发展现状、公司核心产品与技术、未来规划展开分享。

 

图片

图:蓝美股份董事长杨曙方

图片源:受访者提供

立足种源和科技优势,团队深耕蓝莓产业10余年

“在我眼中,蓝莓不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一种健康食材,有着巨大潜能。”

 

2010年,杨曙方前前后后花了4个月的时间,对加拿大、美国、山东、大连丹东的蓝莓产业进行调研,之后创立浙江蓝美农业有限公司。他发现,“种得高产、卖得好价”这件事,深深困扰着国内蓝莓产业,乃至整个种植业。

 

基于对蓝莓产业的关键问题认知,和发展家乡经济的美好初衷,杨曙方选择踏入蓝莓产业,成为了一位长期坚守的创业者。而后,包括花青素提纯技术带头人杨雪峰、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李斌在内的多位科研型人才,纷纷加入蓝美的研发及合作团队,扎根在植物、浆果和食品健康领域。

 

从年产能力达3000万株到亩产突破3000斤,“蓝美1号”蓝莓品种研发成功宣告了蓝美股份的首次胜利,为公司“科技种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蓝美1号中蓝莓花色苷的创新发现和成功提取,则让公司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在大健康新型功能原材料方面打开了新的空间。

 

十年磨一剑。蓝美股份默默耕耘,把一颗普通的蓝莓变成了药食两用的蓝莓,该品种已获得国家林草总局唯一蓝莓国家林木良种证,2020年被评为十大好吃蓝莓,2021年列入国家林草总局重大科技推广成果100项,2023年成为蓝莓花色苷的唯一提取源,目前已形成了20万亩种植规模,约占全国1/4,遍布浙江、江西、安徽、四川、贵州、广西等地,位居国内蓝莓单品种种植面积前列。

图片

图:“蓝美1号”全国种植范围

图片源:受访者提供

 

蓝莓种植一般在偏远的四、五线城市或农村地区,其栽培、种植和管护常年需要大量的季节性用工。自成立以来,蓝美股份一直深度参与精准扶贫,以产业带动就业,推出“五位一体”导向的乡村振兴模式,助力农民增收和政府增税,国家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2022年农业品牌创新发展50个典型案例之一。2021年,杨曙方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

 

2022年,首家“蓝美1号”花色苷工厂落地安徽怀宁,产值超5亿元。今年,蓝美也获得国家卫健委“新食品原料”认证,解决了国外对蓝莓花青素/蓝莓花色苷卡脖子的问题,蓝莓花色苷的强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在护眼、抗炎症、抗衰老、抗辐射、抗疲劳、抗三高、增强睡眠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5000万-1亿的净利润,挖掘蓝莓“大健康”的无限可能

“农业的一头是高科技,是种源之争。另一头是无限裂变的大消费,而中间长长的链条,则是中国大地上无数农人的生计。”

 

杨曙方强调,要让“种得高产,卖得好价”成为现实,既要加快蓝莓的种苗研发,也要给农产品赋能。这是蓝美股份深度布局科技种业与蓝莓大健康产业两大板块的核心依据。

 

“蓝美1号”不仅具有易种、高产、品优等优势,且果实的药用价值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该苗木品种根系发达,耐高温高湿气候,科学种植的存活率高达95%以上,适应性基本覆盖南方地区;进入稳定期后平均亩产2000-5000斤,自交结实性优,侧枝萌发迅速,老枝挂果能力强;果实所含花青素是普通蓝莓的8-10倍,是唯一达到国际药典要求的种植蓝莓品种。

 

自“蓝美1号”品种问世以来,杨曙方团队从未停下钻研的脚步。通过将“蓝美1号”与国际优良蓝莓品种进行迭代、杂交,目前为止已培育形成了2000多个优秀子代的庞大种质资源库,公司将在此基础上,学习杂交稻,围绕“蓝美1号”迭代研发,致力蓝美1号品种家族能领先全球蓝莓种业。

 

据杨曙方介绍,苗木业务是蓝美股份的营收主要来源,今年大约有5000-1亿的净利润,按目前已有的订单量计算,预计明年营收的增长速度可达50%左右。

图片

图:“蓝美1号”苗木品种

图片源:受访者提供

 

通常情况下,花青素会与一个或多个糖类物质以糖苷键相连,形成真正起到抗氧化作用的物质“花色苷”。蓝莓花色苷是当代生物领域的重要发现,它是从蓝莓水果中提取的天然抗氧化剂和抗衰老因子,是特色植物原料开发创新的代表,将极大推动活性原料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加大在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应用。

 

当前,蓝美1号蓝莓提取物的纯度已达40%以上,含有稀缺的15种花色苷,并富含抗衰因子PCC1,抗氧化程度是VE的50倍,VC的20倍。蓝美股份通过七年努力,于2023年4月19日正式获国家卫健委新食品原料审批,制定了国家标准,形成了新品类“蓝莓花色苷”。

 

7月28日,工信部官网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关于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特色植物原料开发创新,推动活性原料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加大在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应用。蓝莓花色苷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可纵深布局于下游食品、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的精深加工领域。目前,公司正在与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推动蓝莓花色苷的产业化应用。

 

图片

图:“蓝美1号”蓝莓花色苷原料

图片源:受访者提供

天使轮融资近9000万元,打造国内蓝莓全产业链龙头

蓝美股份依托蓝美1号的优良品质,凭借其在蓝莓种苗、蓝莓原料、花色苷原材料等方面的超前优势,形成了集“科技种业、机械采摘设备、蓝莓花色苷”于一体的蓝莓全产业链,确保农户种得高产、摘得下来、卖得好价。

 

据杨曙方透露,公司在2018年进行了天使轮融资,资金规模达9000万元,A轮由中金投资5000万元,当前正在进行B轮融资。所募集资金将用于“蓝美1号”科技育种的创新研发、蓝莓花色苷的机理研究和市场投入、蓝莓产业带建设等领域。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强化精准鉴定评价,202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财政部等五部委发文《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持续加强种业振兴金融支持”;2023年7月28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三部委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指出“拓展功能性食品、运动营养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消费市场”,这为蓝美股份的下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氛围。

 

“一颗蓝莓 健康一个中国”,农业芯片、国家标准、规模效应和品牌塑造,既是蓝美股份的核心优势,也是未来规划的战略重点。

 

未来,公司将继续增加研发投入,加快“蓝美1号”蓝莓品种的迭代创新培育;在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下拓展优质蓝莓品种的种植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形成5到7个成熟产业带,每个产业带形成20万亩的种植面积,形成百万亩的产业规模。同时,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沈阳农大、湖南疾控中心、江苏人民医院、江苏林科院等院所合作,开展蓝莓花色苷的深入研发与产业化,形成全链条闭环、构建产业壁垒。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