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子大做“梨文章”!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梨类)独家精析

梨适应性强,对土壤及环境要求不高,具有经济价值、营养保健价值高及鲜食、加工多种用途。因此,在全球分布广泛,有88个国家和地区生产梨,梨为世界五大水果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长期稳居世界首位。

在我国,梨更是被誉为“百果之宗”,梨产业是我国排名第三位的水果产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中国梨产量在不断上升,从2018年的1607万吨上升至2021年的1887.59万吨,上升幅度较大。这得益于不断扩大的种植面积以及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

本文核心数据如下:

1.截至目前,全国共认定88个地理标志梨产品;

2.全国有27个省市自治区申请认定了梨产品地理标志,山东、山西排在前两位(10、7个);

3.从地标申请机构来看,以政府机构居多(44个),协会及合作社分别有29个、15个。

图片

一   

地理标志梨产品地域分布规律

截至2022年11月,农业农村部批准认定88个梨类地理标志,在27个省份分布如下。

图片
图1 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梨类)地域分布

从各省份分布情况来看,山东、山西排在了前两位,分别有10、7个地理标志的梨产品;浙江、河南、云南申请地理标志梨产品均有6个,排名第三位;江苏和甘肃申请地理标志梨产品均有5个,排名第四。

图片
图2 各区域农产品地理标志(梨产品)占比

从申请地理标志的区域来看,我国华东地区地理标志申请占比最高,为32%,其中山东10个、浙江6个和江苏5个;西南地区占比18%,排名第二,其中云南申请了6个,贵州和重庆均有4个;华北地区占地15%,排名第三,以山西申请的最多,为7个,内蒙古、北京、河北均为2个。

以申请梨类地理标志农产品最多的山东来看,申请区域比较分散,10个产品有8个地区申请,威海有3个,是申请梨类最多的,分别是:荣成砂梨、乳山巴梨、文登砂梨;从申请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2011年、2013年,均申请了4个,除前文威海的3个外,有山阳大梨、胡集白梨瓜、天宝山黄梨、刘村酥梨、阳信鸭梨,2014年有1个为聊城的冠县鸭梨,2020年1个为济南的李桂芬梨。

排名第二的山西在地域上略显集中,7个梨类地理标志农产品,其中临汾2个(隰县梨、汾西梨),忻州市2个(同川酥梨、代县酥梨),晋中2个(平遥酥梨、东赵小白梨),运城1个(王过酥梨);从申请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2013年和2017年,均申请了3个。

图片
图3 各年份农产品地理标志(梨类)申请数量

从梨类地理标志农产品申请的时间来看,自2008—2022年,我国梨类产品地理标志申请主要集中在2013年和2020年。2013年,共申请了12个梨产品,分别是山东4个,山西3个,江西、云南、湖北、辽宁、四川各1个分别为:上饶早梨、巍山红雪梨、百里洲砂梨、旅顺洋梨、汉源雪梨。2020年,共申请了14个梨产品。其中浙江申请最多共3个,分别是婺州蜜梨、桐琴蜜梨、鸬鸟蜜梨;其次是四川申请了2个,分别是二圣梨、黄瓜山梨。

图片

二    

地理标志梨类产品认定主体分布规律

梨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市级为单位申请的只有2个(总数88),分别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的南长滩软梨子、贵州安顺的安顺金刺梨。整体来看还是县域产品居多。

图片

金刺梨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从整个刺梨大产业来说,安顺金刺梨的特色更明显,从口感上相对于普通刺梨更好,从产品呈现到市场反馈口碑都不错,目前,安顺已累计发展金刺梨种植面积30万亩,实际挂果面积近10万亩。现有12家金刺梨深加工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5家。

从申请认定的单位性质看,合作社/联合会有15家,协会/学会29家,共44家,剩余44家为政府相关部门,占比50%。

梨是我国的传统水果,是各地区栽培最为普遍的果树,梨产业也是我国仅次于柑橘和苹果的第三大水果产业。据FAO显示,2019年,我国梨园面积达940.7千公顷,在全球比重占69%。近五年,我国的梨收获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70%左右。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梨总面积921.61千公顷,同比下降4.67%,总产量1887.59万吨,同比增长5.95%。虽然面积在减少但是产量在增加。

从产量来看,2021年产量位居全国前十位的分别是:河北省366.58万吨,新疆179.59万吨,河南省139.63万吨,辽宁省132.05万吨,安徽省128.37万吨,山东省123.32,山西省113.18万吨,陕西省104.57万吨,四川省95.96万吨,云南省82.46万吨。

图片

三    

梨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

从我国梨类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的速度来看,2008年只有两家单位认证,分别是辽宁的黑山锦丰梨和陕西的彬州梨。每年平均有6个梨类农产品获得认证。

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充足,农业正在从增产向提质导向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关注重点已经由“有没有”“够不够”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地理标志农产品符合人民群众多样化、特色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很多地标农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成为产地的一张特色名片。利用地方特色产业,打造出区域品牌,提高传统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兴旺,增加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据京东发布的《2018-2022地标农产品上行趋势分析》显示,2021年新疆苹果与梨的成交额占新疆上行农产品成交额的92%,其中梨占31.2%。

梨产业的发展的经济基础由鲜梨产量和鲜梨产品的价值所决定,这需要提质增效和产量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受疫情影响我国梨的进出口产量有所降低,如何才能进一步发展?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品牌力已经成为商品价值体现的决定性因素,产品价值的提升有赖于品牌化的进步。如:江苏盐城的恒北早酥梨,恒北作为乡村振兴的范本离不开万亩早酥梨这一打王牌产业。早在2015年,恒北早酥梨就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有了“国字号”身份,他们意识到想要打开市场的大门,好吃是最重要的,于是恒北村与当地宁科院进行横向合作,把一些江苏省农科院最新的品种,在恒北村通过新技术、新模式进行推广试种现在有近30个品种。

图片

由于恒北早酥梨果核比较小,果肉比较丰富,糖分略低,由上市早抢先了市场。仅仅靠鲜梨怎么能够帮助人民发家致富呢?恒北村不断延伸早酥梨的产业链,从种苗销售、鲜梨销售到加工成梨干、梨酱、梨子酵素、梨酒、梨子饮料、梨子日用品,包括梨子的手工文创产品。打造梨文创街,制作了一百多种梨文创产品的伴手礼,满足游客线上线下人们的需求。

图片

凭着过硬的梨品质,恒北村的老百姓实现了多种经营模式,收入从人均2万达到了3万多元。现在恒北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他们通过果树种植产业,注重品牌创建、品种更新、品质提升,挖掘梨文化,将农业、文化、旅游充分融合,形成了亲子体验、中医养生、文创互动、梨品开发、培训教学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将昔日不毛盐碱地,变成今日果香满村落。

再如新疆库尔勒香梨,“果品好、品牌弱”一直是新疆瓜果发展的一大难题。“十三五”期间,库尔勒市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品牌效应不断提升,2017年库尔勒香梨入选2017世界地理标志,排名第20位。2019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值100.92亿元,位居梨类第一。2020年库尔勒香梨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清单。“库尔勒香梨”产业入列。库尔勒香梨凭借香气浓郁、皮薄肉细、汁多渣少的特点,和采取“国资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促进香梨产业提质增效,2019年库尔勒香梨人均收入约为4805元,占农牧民总收入的30%。成为库尔勒市发展乡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图片

各地正依托地理标志农产品金字招牌,在梨果品种改良、优质梨种植、产品销售等方面大做文章,助推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做大做强梨产业、叫响梨品牌。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