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决定了荔枝的价格?

现在是荔枝的上市季节,在去年的荔枝季,可能大家还有印象,好像没怎么吃过就下线了。所以去年的荔枝非常的少,且价格贵。

在这个“荔枝正当时”的时候,如何能实现荔枝自由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图片

那么今年的荔枝价格会便宜吗?是妃子笑呢,还是妃子哭呢?

影响荔枝价格的因素

谈到荔枝,就不得不提“大小年”这个高频词。从过往的种植生产经验看,荔枝基本上都有大小年,大年荔枝产量高,丰产率高,会导致荔枝供大于求。比如2019年的荔枝小年,来自深圳的果农说“600多棵荔枝树只有20来棵零星挂着荔枝花,“桂味”和“糯米糍”的开花率只有5%左右。2018年是大丰收的一年,2019年可能是30年来产量最低的一年,收成可能不到18年的四成。”

图片
图片

所以说,大小年的不同产量是影响荔枝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什么是“大小年”,如何判断“大小年”?

通俗点解释:“大小年”往往指一些农作物,尤其是果树,一年多产(称大年)一年少产(称小年)的现象。比较明显的果树:荔枝、龙眼、枇杷、杨梅等。

图片
△2019—2021 年广东荔枝不同成熟期产量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陈厚彬介绍,“大小年”现象是一种果树各年产量明显地呈现忽高忽低波动的现象,又称隔年结果、周期性结果或歇枝。一般而言,只有在相邻两年果树产量波动幅度超30%,才能称之为有明显的‘大小年’特征。”

图片

在英文中,“大小年”被称为“alternate bearing”“irregular bearing”,翻译成中文即“交替结果”或“不规律性结果”。陈厚彬表示,从严格意义上说,荔枝的“大小年”是交替出现的,但很多时候也表现出不规律的特征。“‘小年’之后‘大年’和‘小年’都有可能出现,但‘大年’之后大概率是‘小年’,几乎不会出现连续两年都是‘大年’的情况。”

除了荔枝,很多水果也有大小年。如龙眼、苹果、柑橘、杨梅、枇杷等,同一树种,不同品种或不同树龄“大小年”表现的产量变化幅度也不一样。

“大小年”对产量、果实品质、树势都有影响,频繁大小年结果的果园,综合产量降低、果实品质变劣,树势减弱,抗性降低,病虫害频繁严重,减少果树寿命。

产生大小年的原因是什么?

图片

①开花率低 

从植物学视角来看,荔枝树结果的多少,主要由花芽的多少和开花、落果的情况决定。如果荔枝树形成的花芽多,开花的数量多,将为丰产奠定基础;相反,如果头年果树形成的花芽很少,那么第二年结果就少。

②气候因素影响-暖冬阴雨 

阴雨天气不利于荔枝开花授粉,并且造成荔枝树有落花的情况出现,直接影响荔枝的产量

③生长环境 

荔枝生长的气候条件十分苛刻,在冬季需要有10℃以下的低温180小时以上,才能积累足够营养保证有正常的开花率,而雨水过多也会让枝梢消耗能量减少花芽分化。

据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今年气候温度适宜,荔枝扬花情况良好,全省荔枝成化率高达85%以上,预计今年是一个“中大年”。

图片

目前广西某超市,三月红零售5.98元/斤,妃子笑在17.8元/斤,白糖罂在15.8元/斤。今年的荔枝离自由已经不远了。

图片
图片

虽然“大小年”难以避免,不过可以从花果管理、合理修剪、加强肥水管理等科学方法来进行一定的防控,减轻“大小年”发生程度,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果树的“大小年”话题,足以说明种植业的不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水果信息中心(ID:sgxxpt),作者:果哥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