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市肥企年报洞察产业发展格局!

上月,各大肥料上市企业2022年年报纷纷披露,多数企业的营业收入较2021年有所上涨,但受原料价格上涨影响,企业营业成本增加,部分企业净利润出现下跌。具有资源优势及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的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凸显。

当前,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化肥产业面临较大的能源、资源、环保等方面的政策约束,如何有效提高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是目前国内化肥行业面临的发展课题。

氮肥:主要企业氮肥业务维持平稳

2022年,我国氮肥供需基本保持平衡,价格虽创新高,但涨幅低于原料价格上涨幅度。从业绩年报来看,部分上市企业受煤炭、天然气等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净利润较2021年有所下滑,但从企业的氮肥业务来看,基本维持平稳,较2021年未出现大幅波动。

主要氮肥企业业绩表

图片

报告期内,华鲁恒升肥料产销量比上年增长17%以上,肥料产品的营业收入增长33.04%,毛利率为39.36%,比上年提高10.47个百分点。湖北宜化、四川美丰等氮肥产品毛利率与上年基本持平。与此不同的是,受上游原料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影响,阳煤化工尿素产品毛利率同比减少6.54个百分点。

对于2023年氮肥生产经济运行情况,阳煤化工指出,第一,氮肥消费仍将增长,农业需求有望保持稳定,工业需求有望增加。第二,氮肥供应形势趋于宽松,供需仍处于平衡状态。产能虽有增加,但需求同步增加,氮肥产需仍处于平衡状态,暂不会出现大幅过剩状况。第三,市场价格将主要受原材料价格影响。国际价格仍存不确定性,国内原材料价格仍居于高位,市场价格将主要随原材料价格波动。

磷肥:业绩增幅显著 加速一体化布局

报告期内,5家磷肥企业取得了亮眼的业绩,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2021年均有大幅增加,川恒股份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增幅达到106.05%。

主要磷肥企业业绩表

图片

2022年,磷肥国际国内市场一定程度上处于供应偏紧的格局。随着新能源汽车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市场规模的高速增长,叠加我国磷矿石供给增长有限,磷矿石市场价格快速提升。磷肥企业一方面向上游加强磷矿等资源的获取,深化矿化一体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向下游涉足新能源等领域,布局增量市场,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从企业的业绩来看,拥有稳定、优质磷矿资源的磷化工企业行业内竞争优势愈发明显。报告期内,云天化自主可控和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产业链竞争力得到充分体现,保障了产品的成本可控,促进了盈利水平的提升。提升了主要原材料的自给率,成为川恒股份业绩大增的主要原因之一。川恒股份指出,目前公司已基本实现磷矿石的自给自足,稳定的磷矿供应有利于公司在生产成本、品质稳定性等方面提升市场竞争力。为进一步巩固矿化一体优势,报告期内,川发龙蟒完成对天瑞矿业100%股权、重钢矿业49%股权的收购,显著提高了德阳绵竹基地磷矿自给率。川发龙蟒指出,待公司天瑞矿业、白竹磷矿、板棚子磷矿全面达产后,公司采矿规模将达到410万吨/年,公司存量磷化工基地将基本实现磷矿原料自给。同时,川金诺对磷矿的自给问题也非常重视,不断寻求与矿山合作的机会,以达到获取磷矿资源、提高磷矿自给率的目的,降低磷矿供需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

在保证上游磷矿资源进一步可控的情况下,为提升盈利水平,磷肥企业向下游拓展新能源赛道的进程进一步加速。报告期内,川恒股份磷酸铁业务已经实现盈利。云天化正在投资建设年产50万吨磷酸铁及配套装置项目,一期年产10万吨磷酸铁项目于2022年9月建成投产,2023年3月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该项目还未对公司2022年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川发龙蟒也在积极推进德阿、攀枝花基地磷酸铁(锂)项目建设,为公司延链补链强链、持续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钾肥:业绩亮眼 老挝钾肥项目加速推进

2022年,国内钾肥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一致。上半年氯化钾在国内供应紧俏、国际局势变化的双重作用下价格持续上行,突破近几年新高。下半年农需进入淡季,高价产品下游接受度有限,国际市场价格出现回落带动国内价格走低,但从近几年价格走势来看,价格依然处于高位。

在价格上涨的同时,4家上市企业氯化钾产销量也实现增长,亚钾国际产销量较2021年增长甚至超过150%。钾肥价格和销量的双双上涨助推了企业钾肥板块业绩的增长。亚钾国际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13%,藏格矿业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6.55亿元,比上年增长296.18%,创下公司上市以来最好成绩。

主要钾肥企业业绩表

图片

面对我国钾肥资源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对称的形势,在稳定国内钾肥生产和储备的同时,积极走出去投资钾肥产业是解决当前形势的重要方式。2022年,随着白俄罗斯、俄罗斯被制裁,老挝正在成为亚洲乃至全球钾肥市场越来越具有颠覆性的参与者。2022年,中国企业在老挝的钾盐项目也逐渐结出硕果。

2023年2月17日,藏格矿业全资孙公司藏格矿业国际有限公司、成都川寮聚源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方PGM钾盐矿投资有限公司、XTN钾盐矿投资有限公司在老挝首都万象市与老挝政府签署了《万象塞塔尼县巴俄县钾盐勘探协议》。项目总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推测预计折合氯化钾的资源量总计约6亿吨,初步规划一期产能为氯化钾200万吨/年。

作为首批“走出去”实施境外钾盐开发的中国企业,亚钾国际首个老挝100万吨/年钾肥改扩建项目于2022年3月达产,这是中国首个在境外实现百万吨级规模生产的钾肥项目,实现了中国境外钾盐开发领域的重大突破。此外,公司第二个100万吨/年钾肥项目选厂于2023年1月1日投料试车成功,第三个100万吨/年钾肥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力争2023年年底建成投产。

2022年,东方铁塔老挝甘蒙省钾镁盐矿年产150万吨氯化钾一期项目工程(50万吨)建设全面推进, 预计2023年上半年实现年产100万吨氯化钾达产达标。

企业大踏步扩产钾肥产能对于保证国内钾肥稳定供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应对钾肥市场的价格波动成为业内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亚钾国际董事长郭柏春回应称,即使钾肥(氯化钾)价格降到2000元/吨时,公司也一定是盈利的,即使参照去年的营业成本,公司毛利率也能达到48%。他说道:“相比较,钾肥业务的盈利水平是非常高的。因此,未来公司钾肥发展战略不会改变。况且,随着未来扩产至500万吨,公司的成本还有大幅下降的空间。”盐湖股份对后期行业也表示乐观,公司在年报中表示,整体来看,钾肥在一定时期内仍面临供给紧张的局面,将会保持价格高位运行。

复合肥:产业链资源完备盈利明显 后期市场竞争加剧

报告期内,复合肥板块7家企业营业收入较2021年均有一定幅度上涨,史丹利、云图控股、新洋丰增幅达到35%以上。六国化工、金正大净利润较2021年有所下滑。六国化工表示,这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产品成本上升。2022年公司主要生产原材料磷矿石涨价幅度大,公司营业成本增长31.56%,销售毛利下降,综合毛利率由2021年的14.85%下降到报告期的11.19%左右。

主要复合肥企业业绩表

图片

2022年,受国际货币政策、贸易保护、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 复合肥行业上游硫黄、磷肥、钾肥、氮肥等原料受到影响,价格震荡严重,复合肥整体市场行情呈现前高后低。原材料成本约占复合肥总成本的80%以上,对复合肥产品成本及销售价格影响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产业链资源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尤为凸显,在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形势下,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稳定供应,而且能够通过延伸产业链,进军新能源产业,开发新的盈利增长点。

报告期内,芭田股份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增长50.05%。公司整合产业链优质资源,逐渐形成自上游原材料、中游肥料生产销售到下游品牌种植全产业链的产业生态,以保证公司自身产业安全,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并与传统业务形成良性互动。报告期内,云图控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增长21.13%,为进一步完善上游资源,云图控股400万吨磷矿开采工程进行了前期筹备工作,70万吨合成氨项目设计也有序推进,2023年将全面开工建设。云图控股指出,未来3年是公司重要的发展阶段,公司将夯实氮、磷产业链,强化低成本优势,做强做大主业,并利用产业链优势,切入新能源赛道,打开增长新空间。司尔特上游拥有马尾山硫铁矿和贵州路发磷矿,增加了公司硫铁矿和磷矿的储备,已形成从硫铁矿制酸至磷复肥产品生产、销售较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当前,行业单一肥料和低端肥料产能严重过剩。低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行业逐渐由过去的产量追求向品质追求转换。上市企业年报一致认为,新型复合肥市场前景广阔,将是大型复合肥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竞逐的制高点。

报告期内,云图控股新型复合肥销量约为148万吨,比2021年增长16.33%,实现销售收入43.41亿元,比2021年增长51.53%。新洋丰新型肥料销量由2016年的33.56万吨增加至2022年的90.83万吨,6年时间增长了170.69%,年复合增长率为18.05%。新洋丰表示,未来几年,公司还将视市场需求和现有产能利用率情况投建新型肥产能,丰富新型肥产品品类。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推进、环保安全形势趋严以及化肥减量增效、品质农业等政策导向,复合肥行业洗牌速度加快,中小落后产能加速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有资源、有技术、有营销的头部企业脱颖而出,获得更多优质的渠道资源,拥有更大的行业话语权。当然,伴随着复合肥行业洗牌和分化加剧,市场格局将迎来重大改变,复合肥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来源:农资导报

作者:丁佳惠

编辑:陈然

审核:陈国兴

监制:蒋善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农资导报(ID:nzdbwx1),作者:丁佳惠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