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严重过剩,2024年复合肥企业为何仍在扩张?

当前,我国复合肥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整体开工率仅维持在30%左右,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尽管如此,许多复合肥企业仍纷纷加码扩张产能。笔者认为,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实则是行业整合加速、产业集中度提升的具体表现。同时,与产能扩张并行的,应是转型升级的同步推进。

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新增155万吨新型复合肥产能,总产能达到705万吨,另有湖北荆州15万吨粉状水溶肥、辽宁铁岭30万吨复合肥项目在建;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将在河北承德和湖北松滋共增加100万吨磷酸一铵、70万吨喷浆硫基复合肥、16万吨工业级磷酸一铵年产能;河南心连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辽宁葫芦岛基地50万吨复合肥(一期)开始试运行,计划2024年完成河南新乡基地50万吨硝基肥、广西贵港基地一期30万吨复合肥项目建设⋯⋯可以看出,新增产能基本都来自头部的大中型磷复肥企业。虽然随着近两年复合肥市场行情有所好转,一些具备条件的小型企业也开始扩张,但规模以上复合肥企业的数量却在减少。因此,虽然产能扩张仍在继续,行业整体规模扩大,但在这个过程中,小型、低效、无竞争力的企业将被逐步淘汰,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具备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企业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然而,笔者认为,产能的扩张固然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但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所有企业都能从中受益。对于那些没有原料、产业链等优势加持的企业来说,盲目扩张可能意味着更大的市场风险:原料全靠外购,抵御市场波动能力弱,扩张后劲不足,必然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

对于具备原料优势的企业来说,产能扩张则更应注重方向的选择。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环保政策的实施,复合肥行业正面临着从常规复合肥向新型复合肥转型的机遇。以处于领先地位、盈利能力明显较强的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23年其常规复合肥收入占比49.75%,增速下降13.12%;新型复合肥收入占比24.27%,增速上升12.50%。因此,复合肥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大研发力度,深耕原料、技术、工艺,打造高质量的新型复合肥产品,进军高端市场。

同时,复合肥企业还应注重差异化发展。企业应聚焦到某个区域、某种作物上研发功能肥、专用肥,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空间。

因此,复合肥产能扩张的背后是行业整合与转型的必然趋势。复合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注重产品质量和差异化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此,复合肥行业才可以实现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来源:农资导报

作者:小满

编辑:陈然

审核:翟怡婷

监制:蒋善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