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预测!鱼粉量价齐涨、豆粕快涨慢跌、小麦产能提升……资深专家为你解读饲用原料行情走势

通威农发发展研究总监韩松针对三大饲用原料未来发展趋势给出指引

文/农牧前沿 罗晓雨

当前,三大因素支撑着饲料价格高企:

一、需求稳步增加。水产养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今年前8月水产饲料销量1802万吨,同比增加10.8%,预计年内全国销量可达近2500万吨。

二、供给量不足。目前市场可供选择的动物蛋白总量预估为500万吨以上,约占水产饲料需求总量的20%。

三、食品加工助推。水产食品加工特别是预制菜的快速发展,维持特种养殖高利润,推动养殖规模递增,饲料需求持续走高。

针对当前风云变幻的形势,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原料发展研究总监韩松作了题为《大宗饲料原料行情分析及展望》的报告,就三大饲料原料——鱼粉、豆粕及小麦谷物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刻剖析,力图挖掘水产饲料行业最大的可能性,为同行们梳理行业最新动态,成为水产从业者捕捉最前沿资讯的“第三只眼睛”。

为飨读者,农牧前沿将报告内容整理如下,以期让更多人贴近行业发展脉搏:

动物蛋白量价齐涨 进口需谨慎

从2017年开始,国内鱼粉进口从100万吨/年增加到150万吨/年。进口占国内鱼粉需求70%以上,是动物蛋白原料的主要价格波动参考锚,因此,动物蛋白方面将以鱼粉为例:

图片

中国鱼粉主要进口国中,前十名占国内进口量的94%,其中秘鲁为最主要进口国,占比超50%。

图片

秘鲁鱼粉进口中国的产量是否稳定取决于当地捕鱼量的多少。据美国NWS检测显示,中性拉尼娜(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将持续到2023年一季度,这有利于当地捕鱼,因此预计下季度的配额将表现为中性偏大,蛋白量会有所提高。

图片

同时建议关注的是,中国进口泰国的鱼粉量也在逐年递增,2021年9万吨,2022年1-8月进口6.5万吨,且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俄罗斯鱼粉出口以白鱼粉为主,产量10万吨级别,2021年进口8.9万吨,2022年受欧洲制裁后,1-8月进口8万吨,同比增加32.7%。

图片
图片

库存量的持续高位却并没有使价格下降。一方面,国内鱼粉受年内禁鱼力度加强的影响,偷捕减少,柴油价格大幅上涨,成本增加,渔民捕捞饲料鱼(杂鱼、鳀鱼)意愿降低。虽然预计22/23捕季(2022年9月-2023年5月)供应有所增加,但难回2020年产量。

图片

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贬值,特水需求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进口成本也上升,呈现出罕见的量价齐涨的现象。因此,韩松指出,直接参与进口的风险较大,建议以采购国内现货为主。

图片

植物蛋白快涨慢跌 水产宜关注

豆粕、菜粕、棉粕等蛋白原料在畜禽料中应用较广泛,但在水产料中受关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而植物基蛋白原料的供应要远比动物基充足。因此,在面临动物蛋白成本高昂的现状时,引导水产料将目光投向植物蛋白原料将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中,决定植物蛋白原料走势最重要的则是豆粕的价格,所以,选取豆粕为参考锚:

明年一季度前大豆供应主要看美国,近三年来其供应稳定下降,压榨稳定提升,出口稳定下降,导致期末库存处于低位,支撑中国进口大豆成本底部稳步抬升。韩松表示未来虽然没有足够的支撑让豆粕价格维持在5000的高位,但价格下降到三年前的低位显然也是不现实的,明年价格会在阶段性供需矛盾期间呈现快涨慢跌的态势。

图片
美国大豆供需数据

从4月份起,大豆行情可以关注南美,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虽然21/22年度其产量因干旱而减产,但USDA预计22/23年度合计将增产3580万吨,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种植面积扩大,数据显示,其增幅预计达4%-6%。

图片
图片

二是气象转好。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南美22/23年度冬季11-1月发生拉尼娜的概率分别80%、65%和55%,冬季拉尼娜会使巴西南部、阿根廷高温干旱,给巴西北部更多降水,此时对应巴西大豆开花、结荚期,对产量的不利影响较小。其产量的增加对2季度大豆价格利空,对国内豆粕价格回归有牵引作用。

图片
南美发生“拉尼娜”概率图(22年9月预测)

与此同时,水产料关注相对较多的菜籽菜粕的供应也向好发展。22/23年度预期全球油菜籽总供给量超1亿吨,为10年以来最高产量,同比产量提升930万吨,增幅13%。全球库销比将从6.5%恢复至9%。加上中加两国关系好转,国内压榨量恢复,也将支撑23年中国进口菜籽总量达400万吨级,进口菜粕200万吨级,总体供应较宽松。

图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五年国产菜籽种植面积稳步回升,产量达1495万吨。此外中国农业农村部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也做出指令,将“扩种冬油菜,提产增效益”,这对产量供应都有较好的保障。

图片

小麦谷物产能升级 行业可布局

小麦谷物在水产饲料行业也存在一定潜在性。由于从去年9月起小麦的价格涨幅便高于玉米,因此其在畜禽饲中的用量大幅减少,供需结构也随之变宽松。小麦的基础需求将回归面粉加工,在面粉产能扩张(至2亿吨/年),行业集中度增强的同时,居民食用消费量却没有增加,也就意味着可用于饲料的面粉将大幅提高,这就为水产饲料企业布局提供了储备时机。

图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农牧前沿(ID:AgricultureFrontier),作者:罗晓雨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