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市场来袭!太空农业:种菜、养鱼正在加速落地

图片

太空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新方向。

数据显示,全球太空经济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了5460亿美元,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将实现41%的速度增长。

另外,这一增长趋势得到了多个权威机构的预测支持,其中一些机构甚至对太空经济的未来潜力给出了更为乐观的预估。例如,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40年,太空经济的规模可能突破万亿美元,而美银美林则更为大胆地预测到2045年,全球太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2.7万亿美元。这些预测反映了太空经济在未来的巨大增长潜力和对全球经济的贡献。

作为太空经济细分赛道,以太空蔬菜、太空育种等兴起的太空农业也成为未来农业新畅想,推动世界农业转型升级。

图片

什么是太空农业?

太空农业是继地球农业、海洋农业之后,以航天技术为基础,开发利用太空环境资源而开辟的一个崭新的农业领域。

太空农业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条件,如宇宙射线、高真空、微重力等,对农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昆虫等进行诱变育种,以产生有益的遗传变异,从而选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新品种。同时,太空农业也包括在太空环境下直接种养生产农产品,以解决太空人员的食物来源,并有望将这些农产品返销地面,以补充地球上的稀缺资源。

其中,太空农业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诱变育种:利用卫星或高空气球将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等样品搭载进入太空,在特殊环境条件下诱发染色体畸变,进而导致生物遗传性状的变异。通过这种方式,科学家们可以快速地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例如,自1987年以来,中国已开始利用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搭载农作物种子进行空间诱变育种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2)太空环境下的直接种养:在太空站或卫星等太空设施中直接种植和养殖农产品,以满足太空人员的食物需求。这种技术不仅有助于解决太空人员的饮食问题,还可能为地球上的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目前,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在太空环境下成功种植了多种农作物。

所以,太空农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兴领域,它结合了航天技术和农业科学,为人类开辟了新的食物来源和农业生产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太空农业有望在未来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图片

太空蔬菜是怎么实现的?

太空蔬菜顾名思义就是来自将蔬菜通过太空来孕育,种子经过太空失重,缺氧等环境中,通过各种极端的环境下,通过外部的刺激从而达到基因突变。

太空蔬菜早在生个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将植物的种子送到了太空中。当然这也是最早一批的太空蔬菜了。

太空蔬菜的种植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选种

首先,需要选择适应太空环境的蔬菜品种。这些品种通常具有较短的生长周期,如小白菜、空心菜等。选好品种后,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和沉降等处理,以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发芽率。

2)育苗

处理好的种子会被放入特制的营养液中,在控制良好的气候条件下进行育苗。这一阶段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和湿度,同时注意水肥的供给,以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

3)栽培

当幼苗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它们会被移植到特制的土壤模块中。这些土壤模块内装备有CO2和光源供给,以模拟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水分和养分供给是关键技术。为了解决水不容易深入根系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特殊的技术和设备,以确保植物能够正常吸收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4)施肥与控温

太空蔬菜的营养来源主要依靠特制肥料供给。同时,为了保持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定期检查土壤状况和植物的生长状态,并做好施肥管理。此外,由于太空环境温度较低,需要使用加热设备调控气温,保证空气流通和适宜的湿度。

通过以上步骤,太空蔬菜得以在太空环境中成功种植。这项技术不仅为宇航员提供了新鲜的食物来源,还丰富了他们的饮食选择,降低了对地球的依赖性。同时,太空蔬菜的种植技术也为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图片

3大特点,甩开传统农业几十倍

农业行业观察透视发,太空蔬菜主要特点:

特点一、种子成活率高

太空蔬菜种子是将普通蔬菜种子搭载于航天卫星,经过太空失重、缺氧等特殊环境变化,内部结构发生激变,返回地面后,经农业专家多年培育而成。

早在1999年11月21日,我国成功发射的“神舟”号飞船亦搭载10多种植物种子飞越太空,中央电视台1套新闻联播、七套农业新闻节目予以多次报道。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够培育太空蔬菜种子。

图片

特点二、营养价值高

太空蔬菜的维生素含量高于普通蔬菜2倍以上,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铁提高7.3%、锌提高21.9%、铜提高26.5%、磷提高21.9%、锰提高13.1%、胡萝卜素提高5.88%。太空番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普通番茄25%。太空紫红薯赖氨酸、铜、锰、钾、锌的含量高于一般红薯3—8倍,尤其是抗癌物质碘、硒的含量比其它红薯高20倍以上,占食品中的第一位。

特点三、口感美味

比普通蔬菜更加美味可口,如太空甜椒可直接生吃,味道微甜,清脆爽口。太空紫红薯生食味甜,水分足,如优质水果,熟食集香、软、甜于一体,色、香、味俱佳,是城市居民、宾馆、饭店的上等保健食品。

特点四、产品抗逆性强

太空蔬菜通常具有更强的抗逆性。在太空育种过程中,蔬菜种子经历了极端环境的考验,这使得它们对地球上的逆境条件,如干旱、高温、盐碱等,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这种抗逆性的提高,使得太空蔬菜在种植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抵御自然灾害和不利环境,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以上4个特点体现了太空农业的创新性、科技性、未来性,前沿性等技术与商业的融合。

图片

太空种菜难在哪里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经过多次的研究表明,太空蔬菜的特点就是非常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太空植物的研究的热度也是慢慢降低了。当然这其中也有着很多的因素导致的。

首先最主要的就是太空育种的成功率太低了,很多人都知道,像基因突变的概率也是非常低的,完全是看运气。大概在宇宙射线的成功率一般只有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甚至更低。可能给太空中送上去成千上万的种子,回来之后依然还是没有任何改变都有可能。

当然太空育种除了成功率太低以外,还有着成本太高的因素在其中。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作为航空设备不仅对各种配件有着极其精密的要求以外,对于技术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因此成千上万的种子上一次太空估计大概要花费几十万上百万之多。在这么的成本下,还不一定能够保证就一定会成功。

除了以上几点以外,太空育种也只是完成了第一步。种子在突变之后,还需要培养种植,研究,筛选以及各种实验才能得出结果。这些种子经过太空之后,只是说有可能会变异,而不是靠太空直接变异,因此还需要太多的手续才可以成型。因此想要将太空种子带上太空以后,还需要克服很多项技术才有可能。当然想要将太空蔬菜普及开来,还需要很多年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图片

8大变现产品,成果纷纷落地

1)太空育种

太空育种,也称为航天育种或空间诱变育种,是一种利用太空特殊环境(如微重力、带电的高能粒子等)对植物种子进行诱变,使其产生基因变异,从而选育出植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这种技术结合了辐射、宇航、育种和遗传等多个学科领域。

太空育种的市场规模巨大。据估算,太空育种市场规模已达到或超过2000亿美元。这一市场不仅涵盖了太空种子的销售,还包括了由此产生的农业产值、相关产业链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等多个方面。

请注意,以上市场规模的估算可能因时间、地域、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而有所变

其实,太空育种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太空科技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太空育种有望在未来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2)太空花卉

太空花卉是指利用返回式卫星、飞船或高空气球等载体,将花卉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带入太空环境,利用太空中的特殊环境(如空间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因素)对种子或繁殖材料进行诱变,使其产生基因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的花卉新品种。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选育,太空花卉开始进入市场。例如,2024年3月,新航天星空实验室在其官方淘宝店上新了“太空鲜花”,包括山丹丹新品种“延丹1号”球茎,以及太空育种培育的康乃馨、月季等。

这些太空花卉显示出与常规花卉不同的特性,如更艳丽的花朵、更长的花期、更强的抗逆性等。

3)太空生菜

太空生菜的种植采用了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如使用特殊的植物培养装置和营养液等。这些技术可以确保生菜在太空环境中正常生长,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地球资源的依赖。

早在2016年,中国就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进行了生菜的在轨培养试验。随着太空探索的深入和太空科技的发展,太空种植生菜等植物的技术也将不断进步和完善。

4)太空茄子

虽然其价格比普通茄子高,但凭借其更好的口感和"变色龙"的特点依然得到了顾客的广泛认可。太空茄子"变色龙"抗逆性强,产量高,普通茄子亩产约3500公斤,而"变色龙"亩产可达5500公斤。

5)太空番茄

植株高大,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株形紧凑,叶片直立向上,中熟,大果型,成熟果粉红色,单果重500克左右。

果形圆形,光滑美观,果肉厚,肉质沙甜,口感风味极佳,耐贮运,品质优,亩产10000-15000公斤左右,适应性广,抗病性强。

6)太空土豆

太空土豆,"黑美人",网皮呈黑色,切开后瓤却是深紫色,生吃还有萝卜的清香。富含青花素,具有保健和美容等功效,既宜熟食又可生吃。亩产1000斤的太空蔬菜"黑美人",尽管批发价已经达到每公斤20元仍供不应求。种植出来的土豆,85%远销东南亚、中东、韩国及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黑美人"土豆还将进入胶南市三星级以上的酒店。

图片

7)太空椒

太空椒用曾经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据专家介绍,经历过太空遨游的辣椒种子,大多数都发生了遗传性基因突变,返回地面种植后,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了,产量也比原来普遍增长了20%以上,而且品质大为提高.作物肌体也更加强健,对病虫害的抗逆性比较强。瞧,这些太空椒果大色艳,籽少肉厚,除了产量增长以外,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铜铁等微量元素含量都比原来高出7%~20%。吃起来是清香润滑、又鲜又嫩,营养丰富,又红又辣。

8)太空养鱼

我国太空农业或将再次创新,发力“太空养鱼”。

“中国透露神舟十八号乘组将进行太空养鱼实验”,马来西亚《星报》以此为题,详细报道了中方将开展的这一项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报道中指出,中国将实施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实现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

随着科技的发展,商业化的落地,我国太空农业或航空农业产品开花结果,并成为未来食品的新替代。

图片

商业模式探索

太空农业作为新兴的农业领域,其商业模式多样且具有创新性。以下是对太空农业商业模式的详细分析:

1)航天农业观光园

航天农业观光园结合了航天技术与农业观光,为游客提供科普教育、用户体验等服务。例如,北京科普航天教育基地就是一个集航天农业观光采摘、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这种商业模式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体验,还促进了航天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2)航天育种基地

航天育种基地专注于利用太空环境进行种子诱变育种,并开展航天种植研究和实验。这些基地通常形成完整的航天农业产业链,涵盖种子选育、种植、加工等多个环节。如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与航天科技集团合作的航天综合育种基地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图片

3)太空农场

太空农场是在太空环境下直接进行种养生产的商业模式。虽然目前这一模式主要在空间站或实验室中进行,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有可能在太空建立更大规模的农场,以满足太空人员的食物需求,甚至将产品返销地面。

4)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业O2O

这种商业模式将线下的农业资源与线上的电子商务平台相结合,提供从线上选购、线下体验、物流配送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服务。虽然这一模式并非太空农业独有,但其在太空农业中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消费者了解太空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和过程。

5)农产品定制服务

结合元宇宙技术,太空农业还可以提供农产品定制服务。消费者可以在元宇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农产品品种、规格等,并下单购买。这种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特色农产品的需求。

如今,太空农业的商业模式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涵盖了观光、育种、农场经营、线上线下融合等多个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太空农业的商业模式将继续拓展和完善,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图片

最后总结下,太空农业的培养和种养为解决地球上的食品短缺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其更为核心,太空农业正在将会改变农业、升级农业、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