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种业行业的焦虑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三年多以来,种质资源征集挖掘保护利用工作更加系统化,以国家队为主的保护体系日趋完善,功能性基因挖掘的技术性精准性增强,利用的针对性增强;转基因、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设计育种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更多的重视,吸引了更多投资,转基因技术成果的产业应用提速扩面,新的生物育种技术开始发挥强大的生命力;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市场的双重主体作用凸显,种业企业特别是种业振兴阵型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以“产品+服务”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模式不断成熟,有效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升级;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在行业里得到一定增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进一步好转。

成绩是显而易见的,是值得肯定的。种业振兴并非一日之功,五大行动也需久久为功。时间所限,种业企业“多小散弱”的局面没有明显改善,集中度提高尚有一个漫长的路要走;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到位,企业所获得科研经费和关键资源有限,科研实力还不够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利益设置合理的深度融合的合作机制尚未形成,科研和应用两张皮现象的改变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主要作物核心基地的成本不断攀升,非市场因素的过多干预,对核心基地的稳定性形成一定冲击,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振兴尚需时日,同仁还需努力

把自己近期关于种业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罗列出来,供同仁参考,也算是个人的一点努力吧。

关于种业行业逻辑

种业虽然不算作是朝阳产业、新兴行业,但由于其具备战略性、核心性、基础性、高技术性的特征,种业依然是韧性较强的不可替代的黄金产业,当然种业也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虽然种子产业核心的品种是有地域性的,但种业的竞争终究是全球性的。新时代的种业有以下明显特点:

1)高科技的特征日益明显;

2)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

3)规模化竞争日益加剧;

4)产品加技术加服务的推广模式终将成为主流的产业逻辑;

5)经典育种同生物育种技术的紧密结合、多技术不断融合、科研投资力度加大、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逻辑;

6)国家十分重视、强烈期待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资源向阵型企业集聚、国字头企业大手笔布局种业的政策逻辑。

关于科技创新主体

科技创新工作是种业企业的灵魂,是核心竞争力,也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责任也在企业。看看国外的科技创新成果,大多数是在企业的,我们就不难明白这一点。目前国内种业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现象依然较为严重,科技创新制度性的限制因素依然存在。要解决好产学研脱节的问题,就要以企业为核心,就要围绕产业链来布局科技创新工作,破解体制性障碍,提高科研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把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真正把调动各类资源要素的市场功能交给本应承担责任主体的企业,真正促进科研经费向企业倾斜,实质推动科研资源和科技人才向企业的有序流动,促使企业成为种业科技创新的主体,解决好政策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等的多链有效融合。

关于企业科研育种

随着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育种成本的增加,民间育种家、小单位从事育种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小作坊、模仿式出品种难度加大,出好品种的难度更大,最终是没有前途的,偶然式、运气型的成功在未来几乎不可能。一些育种工作者将不得不面临被迫放弃的压力。对于种业中小企业来说育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负担。种业企业的育种一定要树立工程思维,商业化思维,系统思维,要建立一定的平台和团队,发挥不同人才形成的团队的力量。

关于生物育种技术

种业进入以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应用为核心的新技术时代,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合成生物学、AI 设计辅助技术等快速发展,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场景日益成熟,同传统育种的结合愈加紧密,生物育种赛道以其不可估量的未来潜力受到投资的青睐。适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方生物育种技术服务平台型公司正在快速成长,服务内容日渐丰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对大多数种业企业来说,密切关注和跟进生物育种技术应用的发展变化,从产业需求的现实出发,选择第三方平台,控制好费用投入,将传统育种和生物育种技术紧密结合,实现技术上的跟进。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多半是工具上的改进,一定要和传统的育种技术相结合,一定要夯实传统育种的基础。不被这一轮技术所淘汰是现实的选择。

生物育种技术的快速应用是企业打造核心技术、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农作物育种能力提升、农作物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品种实现突破的关键路径,是解决卡脖子技术、实现种业振兴的有效手段,是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确保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技的重要保障。

关于优良品种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大,大面积发生的病虫害逐渐增多,对品种抗逆性、适应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成为区域广泛的好品种的难度加大。不要苛求品种十全十美,只要区域表现好的品种就有推广价值。我们追寻的是各个方面都不坏的品种;没有明显致命缺陷的品种就是好品种。好品种是选出来的,大品种是推广出来的,大品种是种植户选择的结果。所有的成果都只应以产业应用的结果为标准,这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应用型科技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原则。

关于行业焦虑

种业企业大约 7000 多家,进入种业阵型的企业 70 家,这 70 家企业是行业的翘楚,也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主力军。列入阵型的企业本来市场竞争力就强,后续在国家种业企业扶优政策的强力支持下,综合实力再上层楼完全可期。当然在行业里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种业企业处于保生存的边缘,这是现状。在保生存的同时,他们还不得不积极应对技术革新、并购重组所带来的变化冲击,避免不了会产生技术焦虑和未来焦虑,是够难的。种业具有一定的传统性,新技术的应用必须依赖原有的种质资源,要同传统的育种技术相结合,同时短期内无论如何快速发展,行业还摆脱不了良种生产体系、分销体系、终端推广和技术服务体系。焦虑没有必要。干一个行业,对这个行业核心性的要素要有清醒的判断和认识,要有一定的定力,对自身在产业链条中的定位要清晰精准,明确自我在产业链条上的价值分工,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做出自己的优势来,这就是自己存在的价值。只要有价值,未来就不会被淘汰。

关于头部企业

先正达名副其实已经成为中国的公司,也绝对是中国种业的领军企业。在成为中国公司的这几年时间里,我们看到了先正达身上的一些变化,他正在积极参与到中国种业振兴的大业之中来,这是可喜的。祝愿其依然保持对市场终端和产业需求的高度敏锐,祝愿其在保持原有的管理灵活性的基础上,尽快更好地完成中国化。也祝愿先正达与中国种业国家队核心成员隆平高科、农发种业、国投种业等共同携手,带领中国种业阵型企业及其他骨干力量,一起努力实现中国种业振兴。也不希望看到先正达在资本市场上大显身手,还是很乐意看到其在农业生产的一线大放光芒。

关于种业管理

好的种业管理一定要具有长远的眼光,能够看清行业未来发展的走向,理解行业的逻辑关系和运行规律,抓住行业未来竞争的核心,充分考虑育繁推相关环节的协同性,摒弃暴利心态,摒弃短期思维,避免碎片化的思维解决行业面临系统性的问题,积极主动顺应新时代变局潮流,在变局中开新局,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保持战略定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种业管理需要企业家,种业发展需要企业家,打种业翻身仗靠的是企业,靠是优势企业,靠的是视野开阔、能力超群的企业家。企业家强则企业强,企业强则种业强,这应该成为大家的共识。

种业企业家应该具备这样的特质:心怀国之大者,能够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充分认识到种业的重要性;对种业有着独到而精准的理解,是行业战略家,树牢市场化思维,透彻理解产业逻辑,深刻认识行业运行规律,具有全产业链意识,善于灵活运用全资源要素;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眼界开阔,具有全球视野;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熟悉种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对种业相关产业有一定的了解;把工作能够做细做实,稳扎稳打,久久为功。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