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化肥上市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总体惨淡收官!5家企业巨亏,80%企业利润下滑!

近日,史丹利、芭田股份、云天化、六国化工、司尔特、湖北宜化等17家化肥上市公司陆续公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整体来看,除史丹利、芭田股份、鲁北化工净利润比2022年增长外,其余企业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中,中化国际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全年亏损,预计2023年净亏损16亿~20亿元。

图片

史丹利:销量实现两位数增长,净利润增长45%~60%

1月29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6.39亿~7.05亿元,比上年增长45%~60%。

报告期内,史丹利产品的产销状况持续稳健提升。得益于产供销的高效协同,2023年度,公司销量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毛利空间也有显著提升。销量的增长及毛利空间的提升有力地推高了公司利润,使得利润实现了较大增幅。此外,高毛利核心产品销售的稳健表现亦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芭田股份:毛利润增加,公司净利润翻倍

1月30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亿~2.6亿元,比上年增长97.99%~114.48%。

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2023年度磷矿石及其加工的产品销售产生毛利额较多。

司尔特:市场价格下滑,净利润下降62%~73%

司尔特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44亿~2.02亿元,比上年下降62%~73%。

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受国际行情、宏观经济及市场供需变化因素的影响,公司磷复肥产品市场价格下跌幅度较大,而主要原辅材料价格降幅有限,部分原材料价格略有上浮,导致产品毛利率下降幅度较大;公司主要产品磷铵国内和国际销量下降较多,影响了产品盈利能力。

湖北宜化:2023年净利下降75.51%~79.21%

1月26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亿~5.3亿元,比上年下降75.51%~79.21%

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磷酸二铵、尿素、聚氯乙烯及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的市场价格较上年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产品盈利能力明显下降。但自8月以来,化肥和氯碱化工产品价格及销售行情回暖,磷酸二铵、尿素和氯碱产品盈利能力有所修复。

六国化工:磷复肥价格下跌,公司净利润下降85.35%~89.54%

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00万~2800万元,比上年下降85.35%~89.54%。

报告期内,受宏观经济、国际行情、新能源及市场供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化肥市场需求收缩、竞争加剧,磷复肥产品市场价格下跌幅度较大,而主要原辅材料价格降幅有限,部分原材料价格略有上浮,公司所需大宗原料基本外购,导致产品毛利率大幅下降,公司盈利能力减弱。

云天化:净利润下滑25.27%

日前,云天化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亿元左右,比上年下降25.27%;扣非净利润43.8亿元,比上年下降25.72%左右。

云天化表示,去年公司化肥、聚甲醛、饲钙、黄磷等主要产品实现稳定盈利,但产品市场价格较上年有所下降,产品毛利水平较上年有所下降,导致年度盈利水平较上年有所下降。此外,各项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金额比上年减少487.05万元左右。

泸天化:净利润下降48.27%~61.88%

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1.4亿~1.9亿元,比上年下降48.27%~61.88%。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较去年有所下降,主要原料价格较去年有所增长,导致毛利下降。

川发龙蟒:净利润下降59.59%~68.99%

1月28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亿~4.3亿元,比上年下降59.59%~68.99%;

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景气周期下行,公司产品售价随之走低,加之主要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多重因素导致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较上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川金诺:预计全年亏损8500万~1.05亿元

1月26日,川金诺发布公告,预计2023年营收26.5亿~27.5亿元,比上年增长5.17%~9.13%;净亏损8500万~1.05亿元。报告期内,受市场因素影响,公司主要产品市场价格下降。重钙自2023年一季度后市场价格持续下行,盈利能力承压。重钙在一季度末形成较大库存,为尽快回笼资金,该产品经营策略以去库存为主,截至三季度末重钙库存恢复至正常水平。饲料级磷酸盐、净化磷酸受市场因素影响,盈利能力比上年减弱。

盐湖股份:缴纳采矿权出让收益影响公司盈利,下降 47.96%~51.17%

1月26日晚间,盐湖股份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76亿~81亿元,比上年下降47.96%~51.17%。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氯化钾产销稳定,氯化钾产量约492.6万吨,销量约560万吨;碳酸锂产量约3.61万吨,销量约3.82万吨。报告期氯化钾及碳酸锂产品市场价格下跌,公司业绩较上年有所下降。报告期,根据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税务总局联合颁布的相关规定,公司需缴纳18.97亿元的采矿权出让收益,影响公司当期损益。

兴化股份:2023年预计亏损3.2亿~4.5亿元

1月31日,兴化股份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2亿~4.5亿元。2023年上半年,兴化股份的营业收入构成为:化工占比96.02%。

阳煤化工:2023年业绩预亏11.6亿~15.7亿元

1月29日晚间,阳煤化工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7亿~-11.6亿元,与上年相比,将出现亏损。其主要原因为主营业务影响和非经营性损益的影响。

阳煤化工进一步解释称,在主营业务影响方面,报告期内受市场环境影响,阳煤化工聚氯乙烯、烧碱、三氯化磷等产品市场价格与去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报告期内子公司平原化工关停固定床气化炉,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导致阳煤化工业绩下降幅度较大。

在非经营性损益影响方面,报告期内子公司平原化工关停固定床气化炉,预计发生一次性职工安置费及土地修复费,对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构成重大影响。

对于关停固定床气化炉,阳煤化工此前也公告称,收到平原县人民政府的通知,要求控股子公司平原化工于2023年12月31日前关停淘汰当前运行的42台固定床气化炉。平原化工的主要产品为尿素,装置关停后将使公司的尿素产能减少100万吨;同时,关停事项对公司本年度营业收入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会导致公司相关资产的减值,预计对本年度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三孚股份:净利润预计减少超5亿元,主打产品均价大降

1月29日晚间,三孚股份披露2023年度业绩预告,公司202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1.65亿~2.25亿元,比上年减少5.23亿~5.83亿元,减少69.91%~77.94%。

三孚股份主要从事三氯氢硅、高纯四氯化硅、硅烷偶联剂、氢氧化钾、硫酸钾等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针对业绩变动的原因,三孚股份称,2023年受市场变化影响,公司主要产品三氯氢硅、高纯四氯化硅平均销售价格较上年均呈较大幅度下降,同时公司硅烷偶联剂平均价格较上年下降。2023年公司各主要产品销量均有所上涨。公司将持续深耕主业,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的竞争优势,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加强成本管控,努力降低不利因素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ST澄星:全年亏损5185万~7625万元

1月30日,ST澄星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全年归属净利润亏损5185万~7625万元,比上年减少109.94%~114.62%。

公告中解释本次业绩变动的原因为:报告期内,国内经济发展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磷化工行业持续下行波动,磷矿石供应偏紧高位运行,黄磷、磷酸及下游市场需求持续偏弱,销售价格较上年下降明显,市场竞争激烈;公司持续推动转型升级,加大研究开发、安全环保等投入力度;以上综合导致公司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业绩表现不佳。公司控股子公司云南弥勒市磷电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取得新的矿山开采许可并完善审批手续,重启自有矿开采,进一步降低原材料成本,加之配套水电站的电力成本等成本优势,使其有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和盈利能力,对改善报告期内归属母公司业绩有积极影响。

报告期内,面对严峻的市场挑战,公司积极应变努力求变,通过采取灵活调整营销策略,深化降本增效措施,加大资产盘活力度,全面实施精益管理等多措并举强化经营管控提升经营效益,第三季度起公司业绩逐步好转。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实现逆势增长。

鲁西化工:产品价格降幅大于原料,公司净利润下降75%~72%

1月26日,鲁西化工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全年归属净利润盈利7.8亿~8.8亿元,比上年下降72.11%~75.28%。

中化国际: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全年亏损

1月12日晚间,中化国际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去年净亏损16亿~20亿元。2022年,中化国际净利润为13.1亿元。

2023年前三季度,中化国际营收430亿元,净亏损5.3亿元。以此计算,中化国际四季度亏损额将超过10亿元。中化国际也延续了2022年业绩下降的趋势。2022年,中化国际净利润为13.11亿,比上年下降39.14%。

中化国际成立于1998年,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其上市24年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鲁北化工:“一单一议”控成本,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

1月31日,A股上市公司鲁北化工(600727)发布全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3年扭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73.00万,比上年增长208.41%。

日前,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引导磷化工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磷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和高效高值利用水平。据了解,多家磷化工产业链上市公司正在积极布局传统磷铵产品向高端化、精细化、高附加值方向升级。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确立精细化工第二主业,磷化工企业已切入新能源材料和精细磷化工新赛道,也是全面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布局,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夯实磷复肥行业的领先地位,还有助于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来源:综合整理自农财网农化宝典

编辑:陈琼

审核:陈国兴

监制:郑红艳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