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振兴,势在必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在10月17日,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的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从粮食产量实现高位攀升、粮食生产基础不断夯实、粮食流通保持高效顺畅、粮食应急保障更加有力和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五个方面讲述了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做到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里面主要装中国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局长丛亮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方面,丛亮强调了坚持“藏粮于技”,强化现代种业等科技支撑。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种源自主可控。
在利好消息影响下,截至10月17日收盘,同花顺农业种植板块收涨1.14%。其中,天禾股份、辉丰股份涨停,大北农、农发种业、隆平高科、登海种业等跟涨,板块内超30只股票飘红。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种业需求市场,规模达1200多亿元。近年来,我国种业有了很大进步,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还存在诸多问题。今年来多次强调种业发展,对种业企业的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敦促和引导作用。”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的说道。
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孙文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国内种业研发技术、研发团队等方面有待加强,但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自主种子种源新品种,需要商业化市场。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全面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乡村振兴将会极大拉动种业的多样化市场需求。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丛亮表示,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做到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里面主要装中国粮。未来,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终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据了解,我国粮食产量实现高位攀升。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站上1.2万亿斤台阶,自2015年起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1年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了13657亿斤,比2012年增加1412亿斤。
目前,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83.5公斤,这意味着,即使不考虑进口的补充和充裕的库存,仅人均粮食产量就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粮食市场波动较大。与之相比,我国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保持总体平稳,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丛亮说道。
事实上,为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我国不仅在全国19.18亿亩是耕地面积中,划定了10.58亿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成了9亿亩高标准农田。与此同时,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良种在提升粮食产量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孙文华表示,如果说“芯片”是卡脖子技术,“种业”更是动植物生命的“命根子”。现代化种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业稳定关系到农业的发展。
而为了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丛亮指出,要坚持“藏粮于技”,强化现代种业等科技支撑。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种源自主可控。
利好种业市场发展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种业企业发展较快,已经拥有两家全球前10强的农作物种业企业,但是多数企业存在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袁帅指出,从种企数量看,我国持证种企约6400家,其中约82%为销售企业,同质化严重、行业集中度低;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种业产业链研发、生产、推广和销售实施主体不同,条块分割的格局难以促进产业链良性循环;从育种水平看,水稻、小麦两大口粮及一些特有品种在育种技术上有优势,但商业育种能力弱,缺少核心品种。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的种业振兴问题已备受关注。不仅在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时,再次强调种子之于中国饭碗、之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意义。
8月4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公布了270家农作物、畜禽、水产种业企业及专业化平台企业(机构)阵型名单,以深入实施种业企业扶优行动,支持重点优势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而此次丛亮在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的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上,强调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有利于推动种业行业景气度上涨。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种业是保证“米袋子”、“菜篮子”供应与安全的首要环节,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而国内消费需求升级的情况下,今年来多次强调振兴种业就十分重要和必要了。
对此,柏文喜认为,现在确实是政策面格外重视、产业面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从而凸显农业投资机遇的时候。
内容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