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生物育种技术监管最新动向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澳大利亚、新西兰批准销售和食用阿根廷转基因小麦食品

近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标准局(FSANZ)宣布批准以HB4®小麦为原料的食品进入国内市场。HB4®小麦是由阿根廷Bioceres公司开发的一个转基因品种,可耐受干旱和除草剂草铵膦。FSANZ在发布的批准报告中表示,在对该小麦品系(IND-00412-7)的检测中未发现公共健康和安全问题,该品系小麦制作的食品与用传统非转基因小麦制作的食品一样,可以安全食用。这项批准允许销售由HB4®转基因小麦制作的食品,包括面粉、面包、意大利面、饼干和其他烘焙食品。

阿根廷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于2020年正式批准种植和销售转基因小麦,是全球第一个批准种植和销售转基因小麦的国家,巴西于2021年紧随其后。随着全球供应危机的延续,(批准种植和销售转基因小麦)这一趋势可能会继续。

巴西批准抗营养因子失活基因编辑大豆为非转基因大豆

近期,巴西农业研究公司(Embrapa)利用CRISPR技术使高产大豆品种 DNA 中的抗营养因子凝集素失活,产生新的基因编辑大豆品种。9月1日,基于巴西第16号生产规范决议(Normative Resolution 16),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CTNBio认定该基因编辑大豆不存在来自其他物种的DNA,属于非转基因产品。研究人员认为,缺乏抗营养因子的基因编辑大豆将保留大豆营养成分,并降低大豆用作动物饲料的成本。未来Embrapa将把这种遗传特征引入适应不同产区的其他品种中。目前,对大豆 DNA 进行的修饰已经用于高产大豆品种。基因编辑新品种,在确认表型后,将进行注册和品种商业化。

欧盟多国农业部长提议放宽作物基因编辑监管

9月17日欧盟理事会会议上,欧盟成员国的几位农业部长提出应该放宽对转基因生物的监管,建议允许在作物生产中使用基因组编辑技术。提议者认为这项技术可以更容易、更快速地修改植物DNA,改良植物品种,提高欧盟农业部门的竞争力,进而提高欧盟各国在面对气候和地缘政治危机时的应变能力。对于这项提议,20个成员国表示支持,其他成员国则强调需要保持预防性措施。欧盟委员会目前正在重写转基因监管相关的法律框架。今年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得出结论称,鉴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和相关技术能够在不需要外源基因的情况下引入理想性状,2001年的转基因立法已不再适用。在此基础上,委员会发起了公众咨询,正在进行影响评估。新的立法提案预计于2023年第二季度公布。

多国专家建议在亚太地区统一基因编辑法规

9月27日,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Michael Jones博士联合亚太地区多国专家在《植物》杂志发文,呼吁在该地区建立统一的基因编辑法规,以减少未来可能产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专家认为,基因编辑技术在全球众多实验室的应用显示了其在作物改良方面的潜力,特别是在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太地区。基因编辑等新兴科学发展的速度已经超过了政策监管速度,对全球监管机构提出了挑战。由于亚太地区各国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监管政策不同,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开发的产品贸易未来将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建议通过科学外交和多边条约体系来协调基因编辑法规,进一步提高各国制定与农业生物技术、商业化和贸易相关的监管指南的能力,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肯尼亚批准种植和进口转基因作物

10月3日,肯尼亚内阁批准种植和进口转基因作物和动物饲料,撤销了其早前于2012年11月8日做出的禁止公开种植转基因作物和进口通过生物技术创新生产的粮食作物和动物饲料的决定。此举解除了对转基因作物长达10年的禁令,使肯尼亚成为东非地区第一个批准种植和进口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肯内阁表示,该决定是基于对该国持续干旱的中长期反应和工作组的建议。目前,肯尼亚的粮食生产因严重干旱而减速,该国47个县中的23个县遭受严重干旱,据称这是4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已导致310万人陷入饥荒。本次取消禁令旨在允许进口价格更低、在市场上随时都能买到的转基因玉米,以帮助降低谷物价格。内阁消息称,肯尼亚政府还将抗旱作物确定为使该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之一,将转基因作物作为帮助提高作物产量的一种方式。

原文来源:ISAAA、SeedQuest、Frontiers等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