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一周情报(20230903-20230910)

一周过去这周种业发生了什么?

哪些资讯值得关注?

种业知识局每周梳理

我国建立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

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农业农村部日前印发《关于开展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国家统一推行的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正式建立。

据介绍,种子认证是以高质量种子为目标、强调过程管理的标准化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意见确定了农作物种子认证“统一管理、共同规范、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工作原则,以及市场监管总局和农业农村部在相关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明确了农作物种子认证机构的资质条件、审批程序和行为规范要求;制定了农作物种子认证推广应用的有关措施,鼓励种子企业获得认证;规定了市场监管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对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的监督管理措施。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和农业农村部还将制定发布农作物种子认证目录、认证实施规则、技术规范等配套文件。

重磅!我国建立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

2129个品种被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9月5日,农业农村部公告第706号发布,Y两优143等水稻、玉米、马铃薯、普通小麦、大豆、甘蓝型油菜、花生、甘薯、谷子、高粱、大麦属、棉属、绿豆、茶组、甘蔗属、燕麦、大白菜、普通番茄、黄瓜、辣椒属、普通西瓜、普通结球甘蓝、茄子、蚕豆、豌豆、菜豆、豇豆、大葱、西葫芦、花椰菜、胡萝卜、甜瓜、不结球白菜、芥菜、芥蓝、南瓜、丝瓜属、青花菜、洋葱、山药(薯蓣)、魔芋属、紫苏、菊属、石竹属、唐菖蒲属、兰属、非洲菊、花烛属、莲、蝴蝶兰属、万寿菊属、郁金香属、矮牵牛(碧冬茄)、薰衣草属、石蒜属、天竺葵属、鸢尾属、六出花属、朱顶红属、梨属、桃、苹果、柑橘属、香蕉、猕猴桃属、葡萄属、李、草莓、芒果、凤梨属、无花果、西番莲属、狼牙根属、石斛属、枸杞属、淫羊藿属、松果菊属、美丽鸡血藤(牛大力)、黄花蒿、香菇、金针菇、蛹虫草、猴头菌、真姬菇等共84个植物属种2129个品种,经审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的要求,现对其授予植物新品种权。详见:http://www.moa.gov.cn/govpublic/nybzzj1/202309/t20230908_6436155.htm

全国水稻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6.8亿亩次

入秋以来,西南、东北稻区一季稻已陆续进入成熟期,田间病虫情基本定局;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中稻处于抽穗至乳熟期,华南、江南双季晚稻处于分蘖至孕穗期,重大病虫害持续发展,局部地区重发趋势明显。截至8月31日,全国水稻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6.8亿亩次,同比增加14.7%。结合当前病虫害发生情况、寄主条件和未来天气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下阶段水稻“两迁”害虫、钻蛀性螟虫暴发成灾风险高,台风波及区域水稻细菌性病害扩散流行风险高;重大病虫害发生危害盛期将持续至9月底。

一、发生动态

(一)稻飞虱。截至8月底,全国稻飞虱累计发生1.7亿亩次,同比增加13.6%,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大发生。灯下虫量,8月份大部稻区累计诱虫量同比增加50%以上,其中,广西、湖南、江西较近十年均值增加30%以上。8月中下旬,华南西部和东部、江南中西部稻区出现明显迁飞虫峰,8月13日福建古田、8月14日广西灵川和永福、8月28日广东梅县、8月28—30日湖南龙山单日单灯虫量超万头,褐飞虱占比超70%。田间百丛虫量,湖南、江西、湖北、河南一般为500—750头、同比增加12%以上,其他稻区低于300头;局部区域虫量超过防治指标,桂东北和桂南、粤西、闽西、琼东北、湘西、赣中和赣南、鄂西、皖南、苏南局部地区百丛虫量超3000头,个别漏防田块达2万—6万头,江西安远、福建长乐出现“冒穿”。

(二)稻纵卷叶螟。截至8月底,全国稻纵卷叶螟累计发生1.6亿亩次,同比增加28.3%,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大发生。灯下蛾量,8月份大部稻区累计诱蛾量同比增加10%以上,其中,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较去年和近五年均值增加1倍以上。8月下旬以来,江南中部及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沿江、沿太湖稻区22个监测点出现蛾峰,其中8月10—13日安徽宣州、8月13—21日上海浦东、8月21—22日江西莲花和江苏赣榆、8月25日浙江温州单日单灯蛾量超千头。亩蛾量,南方稻区一般为60—260头,但广东、江西为420—700头、同比增加一倍以上,广东茂名、湖南新化局部超万头。亩幼虫量,华南中西部、江南西部、长江下游稻区一般为1700—4000头,同比持平略增加;其他稻区低于600头。其中,桂南、粤西南、湘东北、浙北局部地区超5万头,广西陆川、湖南沅江达10万头以上,重发区卷叶率最高达70%。

(三)二化螟。截至8月底,全国二化螟累计发生1.6亿亩次,同比增加12.2%,总体偏重发生。南方大部稻区处于二代发蛾末期至三代幼虫始盛期。灯下蛾量,8月份广西、湖南累计诱蛾量同比增加70%以上。8月以来,桂西、湘中和湘北灯下出现蛾峰,8月8日广西田阳、8月23日福建仙游和湖南邵阳单灯蛾量超千头。亩幼虫量,湖南、浙江为1200—2600头,同比增加47%以上;其他稻区低于600头。其中,粤西南、闽东、湘中、赣北、浙南、皖南局部超4000头,福建长乐、湖南邵阳和隆回、安徽湾沚达1.6万—5.2万头。枯鞘率,湖南、贵州为4.5%—6%,其他稻区低于2%,但浙江余姚个别漏防田块达70%。

(四)稻瘟病。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发生2017万亩次,同比减少12.1%,总体偏轻发生。经防治,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病情扩散缓慢,平均病叶率在3%以下,平均病穗率在2%以下,但在老病区和局部感病品种种植区发展较快,病叶率最高达80%。

(五)水稻病毒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全国累计发生42万亩,同比增加2%,总体轻发生;主要发生区域为云南、湖南局部,但田间抽样检测浙江杭州、广东恩平植株感染率在50%以上。此外,橙叶病、条纹花叶病毒病等在广东云浮、肇庆发生2万亩,其中,病丛率在20%以上的田块达5000亩。

二、下阶段发生趋势

目前,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中稻处于抽穗至乳熟期,华南、江南双季晚稻处于分蘖至孕穗期,预计寒露风偏晚,适宜重大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寄主生育期仍有两周至1个月。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9月份,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福建大部、江西南部、广东、海南等地偏高1—2℃,有利于害虫繁殖为害。未来10天,华南中东部、江南东部和南部、江淮降水偏多,且近期将有2—3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台风波及地区将出现持续降雨和大风天气,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跨区域迁飞为害,同时要警惕水稻植株机械损伤引起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细菌性病害的扩散流行。

1.6亿亩次!警惕稻纵卷叶螟,还会大暴发

1.7亿亩次!稻飞虱集中暴发,多地预警

711份!首批耐盐碱优异作物种质资源发布

为推动“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近日,农业农村部向社会推介发布了第一批耐盐碱优异作物种质资源清单,涉及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等10种农作物,共计711份。

此次向社会推介发布的首批耐盐碱优异资源,聚焦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种业创新重大需求,有三方面特点:一是鉴定数据准确可靠,种质资源都经过了多年多点耐盐碱鉴定和不同筛选压力下的循环选择,今年再次进行了验证;二是耐盐等级高,耐盐等级达到最高的1级或2级,部分资源兼具高产、抗病等优异性状;三是适应区域较为广泛,来自全国多地,可适应滨海地区、黄淮海平原、东北松嫩平原、西北内陆等全国多个盐碱区。

部级春季市场检查种子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完成

2023年7月下旬—8月下旬,全国农技中心分别在黑龙江、山西、河北、湖北四省组织开展了2023年春季市场检查抽检的大豆、玉米、棉花和水稻种子样品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鉴定期间,由有关种子检验员和行业专家组成的鉴定组,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要求,对种植小区所有样品进行逐株甄别和集中复查会商,依据《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和种子质量强制性国家标准对鉴定结果进行了符合性判定,并及时将鉴定结果通知被抽查单位及相关生产经营企业。

鉴定结果表明,2023年部级春季种子市场抽查的作物品种纯度总体保持较高水平,但仍存在少数样品纯度低于标签标注或国家标准。

这些品种审定试验违规被处理

近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品种审定试验违规情况处理结果的通知。

一、关于黑龙江秋满仓种子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单位在申报审定过程中DUS测试报告造假行为。经查实,黑龙江秋满仓种子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单位(见附件1)在2023年品种审定提供申报材料过程中,存在DUS测试报告造假行为。现决定终止上述6家单位所在联合体品种试验审定程序,所有在试品种试验数据报废;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6家单位三年内不得申请品种审定,不得再参加联合体试验;其他成员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三年内不得参加其他联合体试验。

二、关于久盛吉茂北方极早熟春玉米区联合体参试品种真实性不合格问题。经查实,久盛吉茂北方极早熟春玉米区联合体(见附件2)的参试品种连续两年真实性检测不合格。现决定终止该联合体品种试验审定程序,所有在试品种试验数据报废;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2家单位三年内不得申请品种审定,不得再参加联合体试验;其他成员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三年内不得参加其他联合体试验。

三、关于彩色冬小麦试验联合体等4个试验主体试验违规行为。经查实,彩色冬小麦试验联合体、河北众人信(众农缘北片)小麦联合体、辐照农业小麦联合体、西南麦区杂交小麦联合体等4个试验主体(见附件3),在组织实施2022—2023年度国家小麦试验过程中,存在试验条件有明显缺陷、未按照试验方案实施等违规行为。现决定终止上述4个联合体小麦品种试验程序,所有在试品种试验数据报废,取消试验资质。

四、关于中作黄淮北片小麦联合体等17个试验主体试验不规范问题。经查实,中作黄淮北片小麦联合体等17个试验主体(见附件4),在组织实施2022—2023年度国家小麦试验过程中,存在试验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现责令上述17个联合体限期整改,于2023年9月15日前向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报送整改报告,并抄报联合体试验组织实施单位所在省级品种试验实施管理部门。未按期提交的,终止试验程序,所有在试品种试验数据报废,取消试验资质。

新疆现代种业能力提升建设获国家1亿元支持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1.074亿元,支持新疆现代种业能力提升建设。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小小的种子,连着“国之大者”。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种业振兴的决策部署,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紧紧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优势,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本次下达资金重点支持西北干旱区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圃、棉花良种繁育能力提升、巴音布鲁克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11个项目建设。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完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大幅度提高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分发共享能力。发挥种业企业在现代种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改善育种创新条件,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同时能够提高新疆良种生产和供应能力,提升种子、畜禽良种产地加工水平和仓储能力,确保农牧业用种安全,为农牧业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登海种业开创玉米高产道路50周年

9月5日,登海种业开创玉米高产道路50周年纪念暨玉米高产攻关研讨会在山东莱州举行。据了解,1972年,李登海开始进行玉米高产攻关和高产育种研究。当时,我国种植的玉米是平展型品种,亩产量与先进国家相差甚远。经过8年研究,李登海在国内率先选育出第一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掖单2号,1979年亩产达到776.9公斤,实现了我国玉米高产的历史性突破。从1972年至今,团队奔波于山东和海南之间,开启了我国玉米高产育种由平展型向紧凑型转变的绿色革命,率先育出了亩产从700公斤到1500公斤的紧凑型高产玉米新品种,提升了我国杂交玉米高产能力。

围绕种业未来发展方向,登海种业还分别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山东省农业大学等有关单位进行了玉米高产攻关合作签约仪式,进一步提升登海种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农发种业:副总经理王晓明因退休辞职

农发种业9月7日公告,王晓明因退休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截至本公告日,王晓明未持有公司股份。

成都种业集团揭牌亮相

9月9日,成都种业集团在第二届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上正式揭牌亮相。据悉,种业集团将聚焦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先进种源引进推广、种业创新创业孵化三大功能方向,精耕平台运营、产业经营、综合服务和投资孵化四大主营业务,通过市场化路径致力于培育区域性专业型特色种业领先企业。“成立成都种业集团是成都市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种业振兴战略,助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举措。”成都益民集团副总经理、成都种业集团执行董事杰敏说。

970万元!中国农科院一小麦品种使用权拍出高价

9月3日下午,小麦新品种“轮选145”品种使用权实施许可签约仪式,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顺利完成。该品种以较好的抗逆性、高产性和广适性,曾被众多种业企业关注。不久前,经过7家单位竞价角逐,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品种使用权最终由山东嘉祥县俊豪种业有限公司以970万元拔得头筹,加之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许可使用费,“轮选145”品种权转让费达到1270万元,这个价格也是当前国内较高的小麦品种使用权转让费之一。

保底1200万元!四川农业大学一玉米新品种生产经营权转让

9月9日,第二届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开幕式举行,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党委书记兰海、成都鸿翔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启胜进行了玉米重大新品种“优迪 899”生产经营权转让的签约。据了解,“优迪 899”是四川农业大学玉米所教授兰海团队所选育的品种,是十四五四川省生物育种重大专项“绿色高效玉米重大新品种培育”项目实施的阶段性成果。该品种于2020-2021年参加国家玉米品种统一试验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组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812.3千克,比对照增产14.8%,预计在2023年底通过国家审定。

本次成果转化,四川农业大学授权成都鸿翔种业在全国范围内独家实施该品种生产经营活动,双方约定在该品种推广期限内,成都鸿翔种业累计向四川农业大学支付品种授权使用费须达到保底1200万元,上不封顶。该笔品种生产经营权转让金额再次刷新西南地区玉米品种转让价格纪录。

专属保险降低种企维权成本

日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河源市分公司与广东兆华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华种业)签订保险合同,为兆华种业持有的“植物新品种——华航香银针水稻”提供累计保额300万元的风险保障,标志着全省首单全方位保障植物新品种权被侵权造成损失的专属保险正式落地河源。

人保财险河源市分公司项目经理黄莉莉介绍,“植物新品种侵权损失保险是知识产权保护险种之一,之前省内对于这个险种,没有一个地市有突破出单。经过充分了解企业的痛点和难点后,为该企业推荐此险种,有效解决企业担心被遭遇侵权后的经济损失的顾虑。”

植物新品种权被侵权损失险通过保险手段,对植物新品种权所有方因被侵权造成的调查费用、法律费用、直接经济损失赔偿等提供保险保障。该保险的出现与落地,有助于降低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因侵权行为而遭受的经济损失,避免出现“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尴尬局面,还有利于植物新物种的推广应用,是知识产权保险为农业“芯片”保驾护航的一次创新探索。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