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生物育种!转基因试点进展如何?为何必须抢占此赛道?
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应用进展如何?
产业化应用后品种能否自主可控?
用常规种子不行吗,为何一定要搞转基因?
欧美真的不吃转基因产品吗?
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
吃转基因食品会改变人的基因吗?
农财君根据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回复农民日报提问及《走进转基因》栏目相关内容,综合整理了十问。
生物育种进入产业化时代,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是育种领域的革命性技术,是必须抢占的新领域新赛道。
01、转基因试点已扩展到5个省区20个县
问:转基因玉米大豆的产业化应用进展如何?
答:在充分评价安全性、有效性基础上,一批转基因品种依法获得安全证书。2021年国家启动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工作,在科研试验田开展。2022年扩展到内蒙古、云南的农户大田。今年试点范围扩展到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5个省区20个县并在甘肃安排制种。从试点看,转基因玉米大豆抗虫耐除草剂性状表现突出,对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除草效果在95%以上;转基因玉米大豆可增产5.6%-11.6%。
在推动试点的同时,相关部门根据《种子法》《食品安全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监管,依法打击制种、售种、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非法行为,落实产品标识管理制度,确保产业化应用规范有序。
02、生物育种并非可有可无
问:为什么一定要搞转基因?这项工作的总体考虑安排是什么?
答:转基因确实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甚至还有一些争议。我们也关注到有人说,用常规种子不行吗?其实,生物育种是育种发展新阶段,大体上农作物育种经历了自然选择、杂交育种、生物育种,未来极有可能进入智能育种时代。在当前,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是育种领域的革命性技术,是必须抢占的新领域新赛道,并不是可有可无、可用可不用的。
农业转基因技术在增加作物产量、减少病虫草害损失、减少化学杀虫剂使用、节省人工成本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和消费国美国为例,在转基因作物尚未商业化应用的1995年,玉米大豆平均每亩单产分别为475公斤和158公斤,2022年美国转基因玉米大豆种植面积超过90%,平均单产已分别达到725公斤和222公斤,转基因技术发挥了革命性的作用。美国种植和消费的玉米大豆几乎都是转基因品种。
转基因技术研发我国并没有缺席,在上世纪80年代启动的863高技术研究和上世纪90年代启动的973基础研究中早有部署、持续跟踪。特别是2008年国家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以来,我们在基因挖掘、遗传转化、品种培育、安全评价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
03、不接受技术革命才会受制于人
问:有人担心现在转基因技术专利大部分都是国外的,我国进入产业化应用后如何保障我们的品种自主可控,不受制于人?
答:这个问题不必担心,我国生物育种研发历经几十年积累,已经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现在依法批准试点的转基因品种都具有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推进产业化应用有利于促进我国自主创新,增强竞争力。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进转基因抗虫棉产业化应用,在与国外抗虫棉品种同台竞争中不断发展,目前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已达99%。业界都认为,如果我们一直拒绝应用这样的革命性技术,我们的农业科技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就难以真正提上来,那才会不断拉大与国外的差距,真正“受制于人”。
04、人类没有Bt蛋白“特异性受体”
问: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转基因产品安全不安全,比如有人对“转基因作物虫子吃了会死,人吃了没事”总是存在疑虑,那为什么虫子吃了会死?
答:安全性是转基因品种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转基因产品上市前都要经过科学的、全面的、严格的食用安全评价和环境安全评价,经过批准的转基因产品都是安全的。
我国的转基因安全评价由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安委会由来自全国各地农业、科技、卫生健康、生态环境、检验检疫等多领域多部门推荐的权威专家组成。我国的安全评价参考国际通行做法,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分不同阶段进行,在任何一个阶段发现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问题,都会立即终止研发试验,不会进入产业化环节。
转基因抗虫作物为什么能抗虫,这要从“抗虫蛋白基因”的发现说起。100多年前,在德国苏云金小镇的一个磨房里,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具有杀虫功能的细菌,并把它以小镇的名称命名为苏云金杆菌。
苏云金杆菌之所以能够杀虫,是因为它含有一种特殊的“Bt抗虫蛋白”。这种Bt抗虫蛋白高度专一,只能与特定害虫(比如蛾类蝶类等“鳞翅目”害虫)肠道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害虫肠道穿孔死亡。
正因为Bt抗虫蛋白对环境、人畜无害,以它为主要成分的生物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上安全应用了80多年。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农业育种家将“Bt抗虫蛋白”基因转入到农作物中,使作物也有了抗虫的效果。
对害虫起作用的抗虫蛋白,进入人的消化道后不会对人发挥作用。抗虫蛋白对我们来说就跟牛奶中的蛋白质、猪肉中的蛋白质、植物中的蛋白质一样被人体消化降解,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所以人吃了转基因抗虫作物不会有事。
有人比喻,正如巧克力,人类视为美食,狗吃了却会中毒,转基因抗虫作物正是利用了这样的物种差异性特点,这也是科学的精妙所在。
05、没有科学依据证明转基因产品不安全
问:有一些传言说转基因食品会致癌、引起不孕不育、影响后代,转基因产品安全吗?
答:至于传说中的转基因食品会致癌、引起不孕不育、影响后代等,都是谣言。有关部门和专家用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的大量数据事实多次予以澄清,但在互联网上仍然反复出现,误导了不少人,这些谣言中,有的是道听途说,有的则是别有用心。
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转基因食品致癌。把转基因食品与癌症扯上关系,源于2012年法国人塞拉利尼的一篇论文。法国有关部门及欧盟食品安全局对此进行了长达六年的研究,耗资超1亿元人民币,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没有引发任何负面效应,更没有发现其有慢性毒性和致癌性。
为保障转基因产品安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制定了一系列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标准,成为全球公认的评价准则。依照这些评价准则,各国制定了相应的评价规范和标准。从科学研究上讲,众多国际专业机构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已有权威结论,即通过科学评价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
转基因技术1989年开始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目前广泛使用的啤酒酵母、食品添加剂、食品酶制剂等,很多都是转基因产品。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累计种植转基因作物已超过400亿亩,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十亿人口食用转基因农产品,没有发生过1例经过科学证实的安全性问题。
我们也关注到有的观点说,为什么用动物做喂养试验而不用人做试验?这里要说明一下,采用模式动物进行食品安全性检验是国际通用做法,科学发展至今,研究出了一系列世界公认的试验模型、模拟试验、动物试验,完全可以代替人体试验。事实上,在各国食品安全评价中均没有用人进行试验的要求,因为试想科学家也不可能用一个食品让人连续吃上十年二十年而不吃别的东西来做试验,甚至延续到他的后代。
06、欧美人不吃转基因是谣言
问:有人说国外的转基因产品都出口给我们了,那么发达国家消费转基因食品吗?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吗?
答:欧美人不吃转基因,这是个以讹传讹的谣言。美国是转基因技术研发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和消费国,目前美国已经批准了22种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近年来,每年种植转基因作物11亿亩左右,占其耕地面积的40%以上,其中玉米、大豆、棉花、甜菜等转基因品种种植面积均超过90%。
据美国杂货商协会(GMA)统计,美国75%-80%的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美国是转基因技术研发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和消费国,目前美国已经批准了22种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每年种植转基因作物11.3亿亩左右,占其耕地面积的40%以上,其中玉米、大豆、棉花、甜菜等转基因品种种植面积均超过90%。
欧盟每年进口大量转基因农产品,主要是大豆、玉米、油菜、甜菜和其加工品。据统计,2021年,欧盟进口转基因大豆约1500万吨,占大豆进口总量的90%左右,进口转基因玉米300多万吨,占玉米进口总量的30%左右。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也都大量进口大豆、玉米、油菜籽等转基因农产品。这些信息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媒体上都有过报道,不难查到。
俄罗斯虽然还没有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但允许进口转基因农产品。目前俄罗斯每年大约进口转基因大豆200万吨,占其国内大豆加工量的40%。2020年,俄罗斯为防止国内出现大豆严重短缺、影响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出台了《转基因豆粕进口程序简化政府令》,大大简化转基因大豆和豆粕进口审批程序。
大家有时在网上会看到有的国家销毁或者拒收转基因产品的消息,这是因为进出口国家和地区对进入本地市场的产品都有许可制度,未经批准的产品都可能被销毁或者拒收,这并不仅限于转基因产品,更不能说明依法依规生产的转基因产品不安全。
07、自然界就有物种间的基因转移
问:自然界中存在基因转移现象吗?
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在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研究表明,自然界打破生殖隔离、进行物种间基因转移的现象古已有之。农杆菌侵染植物伤口的过程就是物种间基因转移的典型案例。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细菌,它在自然条件下就能感染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自己的基因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
农杆菌向植物转移基因现象的发现,是植物转基因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目前广泛运用的转基因经典方法——农杆菌转化法,就是人类向自然界学习的结果。科学家通过学习和利用农杆菌的基因转移方式,进一步开发出了多种转基因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将一种生物的一个或几个基因转移到另外一种生物体内,从而让后一种生物获得预期的新性状。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通过基因定向转移,打破物种隔离,拓宽遗传资源利用范围,实现跨物种的基因发掘,将已知功能基因定向高效地转移到受体生物,获得特定性状,为高产、优质、多抗农业生物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是人类更精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定向育种技术。
08、所有基因将被分解成4种核苷酸
问:吃转基因食品会改变人的基因吗?
答:通俗地讲,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某些生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使其在生产能力、营养品质等方面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千百年来,人类常吃的即使是最传统的任何一种动植物食品,也包含了成千上万种基因,从来没有人担心食物中的基因会改变人的基因或遗传给后代。所有基因,一旦进入人的消化系统都将被分解成4种核苷酸,进而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外源基因”是相对某一自然物种而言的;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仅是在转基因动植物生长发育中,赋予它们更符合生产要求和更具营养的特性。
在日常饮食习惯中,多数食物是要充分加热烹调的,在高温条件下食物中几乎所有DNA已经降解成零碎的小片段,进一步在体内被消化吸收,未被降解的部分DNA随代谢排出体外。几千年的实践表明,没有发现一例食物遗传物质整合进入人体遗传物质的现象。因此转基因食品和普通食品并无本质区别,没有任何理由认为转入的那几个基因进入人体后会不同于其他几十万个基因而发挥某种特殊作用。
09、圣女果紫薯彩椒都不是转基因产品
问:圣女果紫薯彩椒是转基因产品吗?
答:这几种农产品都不是转基因产品。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我们吃的蔬菜也不能仅凭外观就下定论。圣女果俗称小番茄或小西红柿,由于体型较小,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大西红柿,而被误会为是转基因产品。其实不然,圣女果中文正式名叫樱桃番茄,是番茄最原始的品种。西红柿的祖先原本个头就小,由于种植者追求高产量和耐贮藏特性,将樱桃番茄经过长期“驯化”,选育出个头饱满但风味欠佳的大西红柿。所以,小西红柿是“原生态”的西红柿。随着消费理念的转变,人们更愿意为口感买单,于是种植者选择“返璞归真”,圣女果又在我们的餐桌上重现。
无独有偶,紫薯和彩椒由于颜色鲜艳奇特,也被人们误会是转基因产品。紫薯又名黑薯,由于富含大量花青素而呈现紫色,其实它是不同种类的红薯经过杂交培育出的品种,是绝对纯天然的食品。而我们常吃的彩椒,是由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的辣椒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杂交培育获得,才有了如今五颜六色的外貌。
10、转基因大豆油安全性有充足保障
问:转基因大豆油安全性是否有保障?
答:批准上市的转基因大豆以及大豆油等加工品经过了严格科学的安全评价,和非转基因大豆油同样安全。大豆油是仅次于棕榈油的世界第二大食用植物油,被各国认可并食用,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转基因大豆制作。转基因大豆油之所以在国内比较“敏感”,是因为中国对其进行了更严格的转基因标识。
国际上,转基因标识范围的确定,大体上分为产品关注型和过程关注型。产品关注型关心的是最终产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而精炼的转基因大豆油不含转基因成分,不需要标识。中国和欧盟则采取了更严格的过程关注型标识制度,只要使用了转基因大豆作为原材料,无论大豆油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都需要标识。
转基因大豆油的消费者涵盖各种人群,包括美国、欧盟和日本,食用历史已长达20多年,安全性有充足的保障。
据统计,2021年,我国进口大豆9651.8万吨,绝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欧盟进口转基因大豆超过1300万吨,占其大豆总消费量的80%以上;美国国内消费的转基因大豆超过60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