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吸金超80亿,合成生物技术正在农食领域掀起风暴
编者按:“合成生物学”被称为继“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成为了全球科技竞争的新焦点,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化工、农业、食品、能源等多个领域,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合成生物已经成为资本追逐的热门领域。近期,35斗撰写了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农业食品领域应用情况的研究报告,详细分析了相关技术在具体细分领域、场景的应用情况,并结合对企业家、投资人的一手采访信息,厘清产业图谱并展望行业趋势。本篇文章为研究报告节选,系列文章全部发表之后可联系斗老师获取完整报告。
2021年以来,中国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创新企业不断涌出。与此同时,作为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信息技术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逐渐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农业食品领域已在植物育种、合成饲料、新型肥料、农药兽药、农业修复、新型添加剂、功能性食品等诸多方面得到应用。2022年,合成生物学在农业食品领域也迎来了新的投资风口,占据了农业食品创新投资金额的近1/5,成为农业食品领域实打实的创新领域。
5年间,近60家企业完成融资
立足于农业食品发展,35斗根据公开数据,对2018-2022年已公开的涉及农业食品应用的合成生物学初创企业投融资进行了统计,并将融资的创新企业,从广义合成生物学出发,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划分为6个不同版块:创新食品、植物育种、动植物营养、动植物健康、新型材料和平台服务,5年间这6个板块的创新企业共发生85起融资,涉及近60家公司,融资总额共计80.6亿元。
从地区分布来看,北京无论是融资金额还是融资事件数均位于首位,出现19起融资;其次为上海14起、江苏11起、广东9起、浙江8起;受地域资源影响,TOP5的省份融资事件总和占到总融资事件的七成以上,达到71.7%。
从不同年份来看,合成生物学在2022年开始迎来了农业食品领域的爆发点,相较于合成生物学整体性大爆发延后了约一年的时间。根据华安证券公开数据,2022年合成生物学所有应用领域的融资事件就达70多起,融资金额约为136亿元。根据35斗统计,2022年合成生物学农业食品领域事件达到了46起,融资总额达66亿元,约占合成生物学所有应用领域的48%,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应用版块。
此外,35斗根据公开数据,仅对已公开的涉及在农业食品应用的合成生物学初创企业投融资进行了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球(不含中国)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学初创企业共完成8.9亿美元融资。以致力于用生物氮肥取代化学合成氮肥的 Pivot Bio 为例,该公司研发的微生物可从空气中固定氮以供植物使用,目前 Pivot Bio已经完成了D轮融资,并相继推出了针对玉米、小麦、高粱的商业产品,成为农业食品领域合成生物学应用的优质标的。
近7成资本青睐于创新食品
创新食品涵盖的领域较广,涉及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等底盘细胞,在生物制造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合成生物学产业化程度最高的领域之一,主要包括新蛋白、新型碳源和脂质、功能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应用。
从融资金额来看,创新食品的融资金额占农业食品生物合成融资的近7成,为66.5%,其中功能食品原料行业的融资金额最多,约为49亿元,占创新食品融资的91%;其次为新蛋白行业,占创新食品融资金额的8.5%。
从融资事件来看,创新食品的融资事件占农业食品生物合成融资的近5成,为48.3%,当然功能食品原料行业的融资事件也最多为32件,占创新食品融资的76%。
另外,2023年市场对创新食品领域投资热度不减,既往融资的企业很多又获得了新一轮的融资,创新新蛋白为代表的周子未来、昌进生物、cellX均获得数千万元融资。而以功能性营养成分为代表的微新生物、瑞德林生物、佳嘉乐也受到资本加持。
投入重、周期长,红杉、经纬等纷纷入局
在报告中我们也提到,全球都在快速布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应用,未来农业食品领域是合成生物学商业化增长最快速的领域之一。
回顾近几年国内外的融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合成生物学所涉及创新行业的企业单笔融资金额大、项目偏早期、无产品型收益,呈现出投入重、周期长的特点。
比较国内外农业食品的单笔融资金额,也可以看出不同的侧重点。我国单笔大额资本主要侧重于高分子可降解材料在生物薄膜、可降解包装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功能食品原料产品,以蓝晶微生物来看,专注于可降解材料产品,自2016年成立以来,获10轮超20亿元融资,是国内目前完成融资轮次最多的合成生物学领域项目。国外单笔大额资本涵盖领域较多,包括替代食物(替代蛋白、替代脂质)和植物营养领域,围绕微生物固氮,Pivot Bio和Kula Bio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趋势,在玉米等作物固氮中实现绿色发展。详细见表2和表3。
从轮次上看,即使大额单笔融资也主要集中在早期项目,A轮及以前的项目达60%以上,呈现投早投新的趋势,并且多位投资人也向35斗表示,目前合成生物学无论是在农业食品还是其他领域,企业核心团队背景是重点关注因素。昌进生物作为一家专注于微生物蛋白的明星创业公司,2022年间完成两轮融资,其中A轮获1.4亿元融资,这与核心团队的强大背景有着巨大关系。创始人/CEO骆滨在粮食加工贸易、食品制造、生物提纯研发方向创业近30年,曾参与创立辉文生物,已在新三板上市;研发团队由微生物学家廖丽博士带队,曾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等单位就职,重点研究方向为逆境微生物,具有微生物发酵蛋白研发的丰富经验。
鉴于全球(除中国)在2018-2021年间已有Ginkgo、Zymergen、Amyris等多家知名合成生物学企业上市,并且在上市之前完成多轮数亿美元的融资,创造了许多合成生物学的融资奇迹。因此,为更好地说明近期全球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学融资情况,以下仅展示2022年的数据。
此外,多家投资机构负责人向35斗表示,在越来越多的资本聚焦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同时,也对大额投资保持着冷静、谨慎的投资态度,但唯一不变的就是,都在争抢已有营收的产品管线创新企业。态创生物创始人张志乾曾表示,有收入更多验证的是公司的产物或技术方案,可以被市场认可,虽然这只是第一步,行业影响力往往和收入体量强相关,类似的商业逻辑在互联网时代已被验证。
从目前活跃的投资机构看,多数机构都是从生物医药领域跨界而来,其中红杉交易事件最多,涉及领域包括服务平台、基因编辑育种、功能食品原料等,从目前涉足来看,以功能性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为主,像功能性糖、微藻蛋白等产品,这些产品生产周期短、市场落地相比较易,具有较大增量市场。
写在最后
资本对创新投资是敏锐,合成生物学应用场景广泛,在农业食品领域的应用当然也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在这样一个火热的阶段,不同行业巨头也嗅到合成生物学未来市场的趋势,在接下来的系列报告第3篇中,将讲述行业巨头对合成生物学在农业食品领域的布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