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红杉中国农业布局,高度关注技术创新,近期青睐种业与合成生物

“现在谁都想看一下农业。”这不是一句夸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

政策信号明确,农业投资火热,亦是情理之中。事实上,农业投资一直是投资人筹码桌上的“潜招”,金鼎资本投资总监余磊曾对35斗记者谈到:“农业投资一直都在‘兴起’,只是这个行业,投资需要耐心。”

在多行业周期放缓的当下,抗周期的农业适时进入投资人视野,跨界投资人纷至沓来,各方动作频繁。烯牛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2023年农业领域各类投资事件数量达98起,经披露总额累计超323亿,相较去年同期热度有增无减,农业投资势头正猛。

大势之中,一线VC和大型企业的投资动向向来是行业投资的风向标,红杉中国更是其中“红标”。

本文盘点红杉中国在农业领域的数次出手,试图由押注企业解析背后的农业投资逻辑,切脉产业走向。

长线布局,投少投精,投早投新‍

据悉,红杉中国是一家由携程网创始人沈南鹏与Sequoia Capital共同创立于2005年的风险投资机构(VC),目前管理基金规模超2600亿人民币。作为“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红杉中国以科技、医疗、消费为三大主赛道,累计投资超1000家企业。

VC情报局数据显示,红杉中国近五年投资轮次以ABC轮为主,投资领域以医疗健康、新信息技术、大消费和电子商务赛道为主。但根据烯牛数据统计,以2002年股权投资饲料及添加剂生产商兴嘉生物视为首次布局农业领域,红杉中国始终保持对农业领域的长线关注。截至目前,红杉中国在农业领域参与投资事件23起,涉及企业17家,多年来基本保持了年均1起的投资频率,经披露的参与投资事件总额累计近25亿人民币。

图片
图片

35斗分析,从投资频次来看,2009年、2011年、2012年和2017年红杉中国在农业领域未曾动作,其余年度基本保持1-2次投资频率。而第一起农业投资事件发生以来,红杉中国在农业领域投资跨度近20年,在保持长期布局这一底层逻辑之上,参与投资事件自2021年起有增长趋势,但整体相较于医疗赛道“月均一起”的投资频率,农业投资就像一颗落在星位的棋子,落子占位,以示尊重。

图片

从所投企业的领域划分来看,红杉中国面对农业这一传统行业,仍旧保持了对以科技为核心的创新经济的高度关注,农业投资高频瞄准了育种、数字农业、电商这类科技创新导向明确的主要赛道;此外,面对合成生物、微生物、新蛋白等领域内新兴赛道虽出手谨慎,但不乏以“亿元”为单位的押注;而纵观23起参与的投资事件,或许是同赛道的“金龙鱼”给足了信心,红杉中国与云锋基金共同领投了高品质健康食粮品牌“十月稻田”的B轮融资,该轮融资金额高达14.5亿人民币,对“民以食为天”的刚需消费实力给予了充分尊重。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红杉中国近年来明显表现出“投早投新”的投资取向,农业投资也不例外。从农业投资轮次分布来看,“A轮”占比31%,是绝对集中轮次;但2022年以来的农业投资表现中,“天使轮”成为高频押注轮次,这与近年来农业领域整体投资氛围火热、行业佼佼者层出不无关系。

总的来说,红杉中国在农业领域的投资,呈现出“长线布局,投少投精,投早投新”的底层逻辑,在其押注的名单中,有“鲜丰水果、十月稻田”这样的国民品牌,亦不乏“隆平生物、慕恩生物”之类的行业明星。其中,值得格外关注的,莫过于红杉中国四次出手,始终选择的“一亩田”。

择“一亩田”,始终选择,连续加注

图片
图:一亩田APP截图   图源:一亩田官网

据了解,北京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亩田”)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农业及食品数字化服务平台,主营农业B2B信息服务及交易,为农产品交易者提供全面的线上供求信息服务、线下撮合对接服务,以及相关行情、资讯、农产品指数等综合服务。发展至今,已经覆盖全国2800余县1.5万类农品的产品标准,影响1000万供应商、3000万采购商,促成交易规模达5000亿,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及食品流通平台。

图片
图:一亩田天机大数据系统示意图   图源:一亩田官网

2013年,红杉中国作为唯一投资方参与一亩田A轮融资,交易金额达数百万美元;此后2014年4月,一亩田APP正式上线。2014年7月,红杉中国跟投一亩田B轮融资,该轮融资金额达2000万美元;尔后2016年底,红杉中国继续跟投C轮融资,该轮融得数千万美元。此后2018年年初,一亩田APP用户突破1000万人;同年6月,一亩田推出线上“天机大数据系统”和线下“豆牛代卖业务”;同年年底,一亩田启动豆牛批发业务,月交易额突破1000万元。2019年年初,红杉中国再次跟投一亩田C+轮融资,本轮融资额达数亿人民币;该年年底,一亩田用户规模实现翻倍。而根据最新融资历程显示,一亩田已经实现后续轮次跟进,2022年8月成功完成战略投资轮,但该轮次由德州财金集团独家参与,红杉中国并未跟进。

累计看来,红杉中国追投四轮,押注数亿人民币,参与了一亩田的每一次重大成长节点。

35斗采访一亩田集团核心人士获知,核心产品一亩田APP以向平台商户提供SaaS服务作为主要盈利方式,目前已经实现规模商业化;另一方面,基于“天机”大数据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一亩田已经成功拓展TO G服务,该业务或将成为其又一营收增长点。

以目前的成长表现看来,一亩田具备冲刺资本市场的可能,红杉中国或将在彼时有机会完美退场,实现收益锁定。

事实上,红杉中国已经有了新一轮“选中的孩子”——德默特。

据了解,德默特生物科技(珠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默特”)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微藻合成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其核心技术是搭建了“光碳智造”技术平台,通过该平台可将藻类培育的光能转换率提升至近10%,远超传统光能转化效率;同时利用合成生物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藻类的经济性状,目前已经实现海洋硅藻多管线联产,可同时生产岩藻黄素、EPA和蛋白质,相比天然藻种,经过改良的藻种在岩藻黄素和EPA产量上分别提高了4倍和2倍。

德默特于2022年2月实现天使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独投数千万人民币;时隔5个月,再次完成Pre-A轮融资,由红杉远景碳中和基金领投,该轮融资金额达1亿人民币。

自带“合成生物”、“碳中和”、“替代蛋白/油脂”等高热度标签的微藻,无疑是难以拒绝的“投资诱捕器”,红杉中国在同一年连续两次押注,与其说选中了德默特,不如说选中了“合成生物”这一网红赛道。

结语:蓬门今始为君开

于农业而言,资本是影响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无论是注资助力科技发展,还是以资本的力量影响用户心智,都会令农业生产方式或生产标的发生改变。无论源于什么契机,以红杉中国为代表的创投界“顶流”向农业投来目光,都将为这一产业徐缓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长期主义压抑下的产业从业者创造机遇。面对资本“下乡”,农业人当叹“蓬门今始为君开”!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