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农业GDP,超越美国,领先世界的关键!
导语:中国农业产出丰富,但是餐饮消费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中国人均农业GDP超过美国,很多人乍一听都不相信。直觉会以为,美国农业资源极好,美国人胡吃海塞胖子成灾,还有很多农产品出口,人均农产品价值应该远高于中国。
2021年,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83086亿元,比上年增长7.1%,约合12883亿美元。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88345亿元,增长4.1%,约合13134亿美元。这个数值对应全国每人每天农业增加值16、17元,而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有约100元,与收入水平不矛盾。
美国2021年农业与林渔业GDP是2237亿美元,中国是它的5.76倍。2021年印度的农业GDP正好处于中美之间,印度是美国的2.4倍,中国又是印度的2.4倍。在世界各国中,2021年中国农业GDP遥遥领先,美国虽然是第三,但与第四的印尼差距并不算大。
2021年中国人均农业GDP高达914美元,是美国674美元的1.36倍。实际中国人均农业GDP在主要大国里是最高的,与农业强国荷兰相当,只比农业资源丰富的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低。挪威、芬兰等北欧国家人口少人均数值高,人均农业GDP最高的是新西兰2350美元和冰岛的2500美元,情况类似。
中国人均农业资源是偏少的,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为何人均农业GDP能够世界领先?这是合理的,因为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先进,规模还极大,有大量农产品产量接近或者超过世界的50%。
如2022年中国蔬菜产量占全球50%以上,人均占有蔬菜51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3.4倍。2022年中国猪肉产量5541万吨,占全球48.36%。2022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6869万吨,约占世界40%,其中养殖水产品占全球60%以上,每三条养殖鱼就有两条是中国的。中国优势是大宗淡水鱼(青、草、鲢、鳙、鲤、鲫、鲂)养殖,2018年产量1966.82万吨,占世界89.1%,相当于世界全部淡水鱼养殖产量的44.1%。
美国优势是粮食总产量,2022年有5.71亿吨,和中国的6.87亿吨接近,大幅领先印度的3.14亿吨。美国农业资源优势极强,耕地面积占全球13%,中国只有7%。中国单产高很多,但美国人口不到中国四分之一,可以大量出口粮食。中国2022年进口美国大豆164亿美元,玉米48亿美元。
但是要注意,其实玉米、大豆、大米等大宗粮食与经济作物价格不高,总价值并不算大,所以美国农业GDP也没多高。我们从餐桌上就能感觉到,主要的吃喝消费已经是改善型的蔬菜、肉类、鱼虾,如图中5串长沙烧烤肉串就要35元,光是吃饭吃面喝豆浆要不了几个钱。中国的农产品价值,主要体现在让中国人吃好喝好这个环节。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现在史无前例地处于农业富足的状态,口腹享受真不比美国人差,温饱早不是目标,吃喝相当不错了。即使是收入不高的农村与乡镇人口,除极少数落后地区,经常聚餐吃点好的问题不大。对生活抱怨较多的年轻人群,一般也不提吃喝不行,餐饮消费还能算是减压渠道之一。农产品供应没问题,中国文化优势就能发挥作用,餐饮消费繁荣是必然的。
美国2021年农业及相关产业的GDP是1.264万亿美元,仅占GDP的5.4%,人均3800美元。其中农林渔业直接产出占比不到1%,主要是食品饮料烟草加工业、餐饮消费、食品店创造的GDP。美国2021年餐饮消费8763亿美元(注意是消费额,不是增加值),中国2021年“餐饮市场规模”是4.7万亿元(约7280亿美元),还不如美国了。2023年1月,美国月餐饮消费冲到955亿美元,相比疫情前高了50%之多,年餐饮消费将破万亿美元。
中国也有类似的概念,2021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8.4万亿,占GDP的16.05%,人均约2020美元,这就低于美国不少了。可以看出,中国在食品加工制造、流通服务上创造的增加值占比不高,主要增加值还是农业生产创造的,和美国特性很不一样。
有些离奇的是,美国2200多亿美元的农业GDP,发展出8700多亿美元的餐饮消费,扩大了几乎4倍;而中国8.3万亿的农业GDP,却只有4.7万亿的餐饮市场规模,反而缩小了44%。即使有中国餐饮统计不完善的因素,也能说明,中国虽然农业产出丰富,但是餐饮消费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大量人日常消费的是低价食品,在路边摊、低档餐馆消费,近来还流行低价外卖。
中国农业产出高,是发展科技、现代集约化生产的成果,这在2010年后效果极为明显。之前农村家庭承包“提高生产积极性”,化肥、农药等传统农业科技也有相当作用,但是边际效应递减,90年代农业、农村、农民一度遭遇了发展困境。新世纪中国工业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进步,反哺农业,让农业又焕发了新的生机。2021年美元计农业GDP比2000年翻了7.2倍。由于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海量农村人口迁出并未影响农业大发展。
以养猪为例,人们印象中传统的农村家庭养猪模式,是建猪圈、买猪仔、煮猪苕,一般是几头猪。近日,笔者有朋友在四川投资了养猪场,这才发现,养猪业变化极大。5000平米的封闭养猪场投资200万,采用的设备也很先进。只要两个人住在猪场里,猪场一年出猪两次共4000头。猪本身不是猪场的投资,而是属于新希望、双胞胎之类的大企业集团,饲料、疫苗都是企业送来的,签代养合同。全程只需两人操作机器,让猪舒服地长肉,但是要防非洲猪瘟等杀伤力极大的传染病,人都不能出去,五个月收完猪了再出来。
这种现代化的养猪场效率极高,绝非传统农业可比,各个环节都有极为专业的工业化流程。上下游都很专业,养猪技术不说,还需要物流、商贸、管理、金融,只有大企业才能组织起来。住进封闭猪场的人,也不只是农村人,城里人也经常进去打工挣笔钱,月收入5000-10000,是产线工人的角色,不需要过去的养猪技能。
以前大企业可能是卖饲料,后来越搞越专业,规模越搞越大。牧原股份2022年销售生猪6120万头,市值高达2500亿,12万员工。中国2022年生猪出栏约7亿头,人均半片猪,如果按2人出4000头猪的模式,35万人住猪场就行了。加上配套的,从业人员规模应该在百万人级别,占中国7.7亿劳动力的比例极小,理论上就能解决了全国人吃猪肉的问题。
这和美国300万农民给全美3.3亿人生产粮食的模式有些类似,而且还不需要美国24亿亩耕地的雄厚资本。按比例估算,大约10亿平米的猪场就够了,占地只要150万亩(1000平方公里),7亿头猪总产值高达1.5万亿元。如果需要,许多农业养殖项目能以工业化的形式大幅增产,出口全球都是可以想象的。
从规模来看,中国农业生产效率飞速进步,近年来明显加速了。如2000年生猪出栏就有5.19亿头,绝对数量不算少,但是2008年出栏50头以下的散养户仍然占产量50%以上。后面集约化程度提高,出现了一批巨头,2022年养猪前20强出栏生猪16918万头,占国内总出栏量69995万头的24.17%。但有生猪养殖企业36万家之多,许多是作为副业,如果只有百头猪规模,不如去打工了,行业集中度会迅速提升。预计到2025年,前十大生猪养殖企业出栏量占市场总量55%。头部企业市场占比高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主动规划,熨平著名的“猪周期”。
近日生猪价格不断下降,15元公斤跌到14元,属于低位区间。有些市场甚至出现了7-8元每斤的肉价,和20多年前都差不多。如果养猪还是靠众多散养户的模式,人力成本就受不了。集中高效生产,才能降低人力成本占比。
中国农业,是一个典型的充分市场化的体系,各类农产品在市场上高效流通。蔬菜等多种农产品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能买到,能统一定价的标准产品进入超市、APP平台,不好定价的也有农贸市场讨价还价。体系支撑了巨大的农业GDP,消费者的品种选择极为丰富。整个体系还在激烈地演化,生产端不断集中,许多消费者选择在家下订单,肉菜方便地送上门。这一切在全球任何国家都是没有的。
2022年中国农产品出口982.6亿美元增16.5%,进口2360.6亿美元增7.4%。2023年一季度农产品出口235亿美元增7.4%,进口598.8亿美元增13.2%。农产品出口近年来取得了突破,相比2010年出口翻倍了,超过1000亿美元没有问题。美国2022年农产品出口额1960亿美元创纪录,中国也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了。虽然农产品进口多,但粮食安全没有问题。中国在农业资源不太好的情况下,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农业发展道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福来 神农岛(ID:sndfly),作者: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