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开幕
4月1日,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海南三亚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兴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第三巡回法庭庭长王淑梅,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朝晖等出席并讲话。
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文辉,江苏省副省长王晖,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祁斌,国际种子联盟秘书长迈克尔·凯勒(Michael Keller),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主席崔野韩,巴巴多斯农业与食品安全部常任秘书长Terry Bascombe在大会上致辞。
主论坛上,院士专家、企业家作专题报告,发布最新成果,分享最新理念,助力种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指出,作为落实大食物观的重要抓手,园艺产业在育种方面具有类型多、周期长、公益性等显著特点,针对我国园艺种业大而不强的现状,要制定相应政策支持,促进形成有效的育繁推体系,加大苗木市场监管力度,强化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
“种业科技创新是一条涵盖种子创新和商业推广等全链条的科技创新过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李家洋指出,崖州湾实验室将聚焦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创新中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统筹部署农业生物育种领域最紧迫、最亟需、最难解的战略任务,创制革命性新品种,建立种业创新高地,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从践行大食物观的理念和路径要求看,必须重视种业科技创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指出,践行大食物观,要把营养品质等指标纳入育种目标,与产量性状、农艺性状、抗逆性性状等一起构成国家农业新品种审定推广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推动政府部门制定农产品营养标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万建民指出,基础研究和技术突破引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生物育种已成为提升国家农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必须把握发展机遇,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实现种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支撑农业强国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宋维平作题为《企科深度融合 提升种业企业创新能力》的主旨演讲。
此外,会上还发布了“第三批人民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2022年中国种业十件大事”,进行“三亚市人民政府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颁发了“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牌匾、2022年“张海银种业促进奖”,进行《2023年农作物种业现代产业链发展蓝皮书》启动仪式,发布“海南好吃玉米”评选结果等。
据了解,本次大会共设计1场主论坛,13场分论坛,特邀院士10位、专家150余人,围绕种业关键问题进行研讨,全面明确种业新形势新任务。
大会将持续到4月4日。13场分论坛将围绕种业振兴和产业发展设置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生物育种产业化、信用骨干企业家、种业服务、国际合作论坛等5个分论坛;围绕种业重点领域设置水稻产业链发展、玉米产业链发展、特色农作物种业发展、畜禽种业创新发展、世界热带农业科学高端论坛等5个分论坛;围绕南繁发展建设设置九三南繁科学、海南自由贸易港种业发展、南繁硅谷论坛等3个分论坛。
为期4天的大会里,李家洋、邓秀新、刘旭、万建民、李天来、钱前、许为钢、任长忠、翟虎渠、费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贾银锁等院士领衔,为种业发展研判形势,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为种业振兴出谋划策。
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理事于康震,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审判长罗霞,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所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新海等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将出席大会并作专题报告。
大会同期设有种业成果展示和品种田间展示。大北农集团、九圣禾种业、荃银高科、中投公司、一知农业、隆平高科、登海种业等50多家种业产业链相关企事业单位集中亮相,展示交流最新成果。
在三亚市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种植展示了国内外264家单位的近2000个农作物品种,涵盖水稻、玉米、蔬菜、瓜果、杂粮等类型,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种业合作。
参加大会的各界政企代表、专家学者等共计3000余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农民日报(ID:farmersdaily),作者:王澎、祖祎祎、邓卫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