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生物农业相关的PEVC投资数量增长32.26%,生物育种与合成生物学成为引擎

生物农业是指运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和生产工艺栽培各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种植业、林业、微生物发酵工程产业、畜牧业等生产项目。近年来,投资机构越来越看重农业项目的科技含量,生物农业成为炙手可热的赛道。

根据艾格农业出品的《2022年中国农业食品投资年报》(以下简称“年报”),2022年生物农业相关的PEVC投融资事件共计41起,比2021年(31起)增长了32.26%。其中合成生物学项目共计19起,占比约一半;同时,与生物育种、基因编辑相关的项目共12个。

1、生物育种

据估算,我国种子市场规模约1300亿元,按照基因编辑公司30%的分成,种子基因编辑市场大约有400亿元的市场空间,足以培育一家甚至几家独角兽。

当前,中国在生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的学术和科研领域与国际企业基本保持接近水准,而产业化应用方面则与国际领先水平有较大差距。因而,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充分发挥种企市场主体地位、推动科企联动是我国追赶世界科技前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随着《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新《种子法》的颁布及转基因品种审定政策的实施,中国种业正在进入发展变革阶段,种业发展将聚焦生物育种技术的攻关与产业化应用。尤其在资本的大力助推下,生物育种的春天正在到来。

表:2022年PEVC生物育种典型投资事件 

图片

2、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是继“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以工程化的手段设计合成基因组为标志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作为一门前沿交叉学科,合成生物学汇聚并融合了生命科学、工程学、基因组学、信息学、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在医药、能源、材料、化工、农业等领域具有极其广阔应用前景,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投资风口。

在农业应用中,合成生物学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改良作物、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潜力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提高植物的碳利用效率、减少农业中的化肥使用及改善农作物的营养价值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合成生物行业正在走向爆发期。根据DeepTech 2021年的研报数据,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达73.7亿美元,2016—2021年间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 83.6%

在国内市场,2022年《年报》共收录了19起与农业食品领域相关的合成生物投融资事件,披露的融资金额高达33.96亿元,吸金能力可见一斑。

表:2022年合成生物典型投资事件

图片
图片

近两年,涉农资本的偏好已经发生了明显转变。电商行业熄火退烧,餐饮版块承压多年,食品饮料上市受限,而科技含量高的细分行业越来越受到资本青睐,这也符合提升国家科创能力的政策导向。

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的科技转化率仅有40%,而发达国家已经超过80%。根据中国农科院制定的目标,到2025年这一目标将有望达到50%。这其中需要资本推动下的技术变革与应用转化,由此也将为资本提供一片值得深耕的“沃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艾格农业(ID:Cnagri_),作者:小艾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